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白兆丽  逄淑英 《中外医疗》2008,27(29):126-126
子宫颈疾病发病广泛,子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50万左右的新发病例,严重威胁妇女健康.故妇科医师要重视子宫颈疾病的诊断治疗,做好子宫颈癌的初筛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胎儿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例中期引产孕妇(孕龄16~28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水囊组n=10);实验组(米非司酮+水囊组,n=15)。实验组按孕龄分为实验Ⅰ组(n=10,孕周16~22周), 实验Ⅱ组(n=5,孕周23~28周),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100 mg•d-1,连服3 d,行水囊引产,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胎儿娩出后取肾脏组织,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实验Ⅰ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空化;系膜细胞核不规则,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系膜基质正常。滤过膜内皮细胞质厚,无孔,基底膜薄,多数足细胞核基质空化,足细胞轻度微绒毛化,次级突起可见较多微丝,突起呈融合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空化,胞质内可见空泡结构及较多溶酶体。远曲小管大部分细胞核及胞质空化。实验Ⅱ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可见内皮细胞孔,局部轻度增生呈连拱状,系膜细胞少量核不规则或轻度固缩状,胞质内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嵴断裂。滤过膜内皮细胞胞质轻度肿胀,足突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可见初级和次级突起,局部融合,轻度微绒毛化。近曲及远曲小管结构基本正常。结论:米非司酮可以引发胎儿肾脏的缺血缺氧性改变,孕龄越小者胎儿肾脏超微结构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卵巢癌CYP1A1基因的MspI位点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卵巢癌患者CYP1A1基因的 MspI位点多态性,探讨CYP1A1基因MspI位点多 态性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联。方法: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81例,抽取手术前空腹外周血,进行CYP1A1的MspI位点多态性检测;对81例不同基因型卵巢癌 患者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81例卵巢癌患者CYP1A1基因中,A基因型(野生型T/T)47例(58%),B基因型(杂合型T/C) 25例(31%),C基因型(突变纯合型C/C)9例(11%)。12~29岁患者基因型频数分布为A基因型1例(2.1%),B基因型5例(20.0%),C基因型0例; 30~49岁患者基因型频数分布为A基因型12例(25.5%),B基因型8例(32.0%),C基因型3例(33.3%);50~69岁患者基因型频数分布为A基因型31例(66.6%),B基因型8例(32.0%),C基因型4例(44.4%);≥70岁患者基因型频数分布为A基因型3例(6.4%),B基因型4例(16.0%),C基因型2例(22.2%)。各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上皮性肿瘤A基因型40例(85.1%),B基因型15例(60.0%),C基因型9例(100%),3种基因型卵巢病理类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存在CYP1A1基因MspI多态性;卵巢癌的发病年龄与CYP1A1基因型有关;卵巢上皮 性恶性肿瘤发生率A基因型(野生型T/T)高于其他基因型;携带突变等位基因C的患者卵巢非上皮性肿瘤的比例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白兆丽  逄淑英 《中外医疗》2008,34(34):69-69
目的 探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人对3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日定时服用米非司酮25mg ,连续服3个月.结果 37例患者在应用3个月米非司酮后,其宫血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率为100%.结论 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疾病发病广泛,子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50万左右的新发病例,严重威胁妇女健康。故妇科医师要重视子宫颈疾病的诊断,治疗。做好子宫颈癌的初筛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