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体外循环(CPB)术后心脏复苏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CPB下瓣膜置换的心脏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主动脉开放时艾司洛尔组(A组)静注艾司洛尔2 mg/kg,对照组(D组)静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测定两组患者入室时(T0)、开放主动脉时(T1)、开放主动脉后30 min(T5)、24 h(T6)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记录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开放主动脉后心律失常、电除颤的情况、心脏复跳时间,主动脉开放时(T1)、开放后1 min(T2)、5 min(T3)、10 min(T4)、30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与D组比较,A组T5、T6cTnI浓度及T2、T3、T4HR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主动脉后A组心律失常、电除颤的几率减少,平均心脏复跳时间晚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心脏复苏障碍病例。结论主动脉开放时静脉注入艾司洛尔2 mg/kg能降低CPB术后心脏复跳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稳定心率,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老年病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食管癌、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B、D、F三组,B组布托啡诺0.1mg/kg+昂丹司琼4mg+生理盐水,总量100ml;D组布托啡诺0.15mg/kg+昂丹司琼4mg +生理盐水,总量100ml;F组布托啡诺0.2mg/kg+昂丹司琼4mg+生理盐水,总量100ml进行PCIA。记录术后0、3、6、12、24、36h时的VAS评分、Ramsay评分、PCA次数、并发症等。结果三组0h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点VAS均在满意范围;但B组3、6、12、24、36h时的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B组病人PCA次数明显增加(P<0.05),F组24、36h的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D组病人3、6、12、24、36h的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F组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0.15mg/kg布托啡诺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量预注法预防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心内直视手术200例,体外循环结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预注法(A组)从中心静脉注入0.2mg/kg的鱼精蛋白,3分钟后再缓慢注入其余量,给药过程中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时暂停给药,待毒性反应缓解后继续给药,与鱼精蛋白首次注入量1mg/kg的对照组(B组)比较临床效果。结果B组发生毒性反应的时间早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毒性反应时SABP降低的程度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升高的程度B组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小量预注法能减轻鱼精蛋白毒性反应所致气道压升高、肺损伤的发生,有效降低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胸科术后麻醉恢复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胸科手术患者40例,术后接镇痛泵转入重症监护室,必要时给予静注丙泊酚1~2 mg/kg,维持适度的镇静镇痛水平。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组不再附加镇静镇痛药;Y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h,至拔出气管导管停用。记录麻醉恢复期患者镇静和躁动的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及恢复时间(从入ICU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镇痛效果、静注丙泊酚的量和次数。结果麻醉恢复期间两组均无镇静过度病例出现,2组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D组40%(8例),显著高于Y组10%(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D组60%(12例),Y组25%(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镇痛满意度Y组为65%(13例),高于D组25%(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恢复期平均静注丙泊酚的次数D组(1.50±0.89)较Y组(0.65±0.59)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胸科术后麻醉恢复期应用,能降低躁动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镇痛满意度,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针点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80例,按穿刺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进针点为甲状软骨上缘的颈部皮纹与右侧胸锁乳突连线的交点,针尖朝向右胸锁关节,进针角o与皮肤40~50°。B组中路颈内静脉置管。记录各组总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及并发症,术后均行X线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管的位置。结果 A组总穿刺成功率和一次试穿成功率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误穿动脉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未出现无困难置管、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病例。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新进针点操作容易,安全性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置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均于术后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穿刺总成功率97.50%,一次试穿成功率90.00%,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5.2±2.3)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5±1.5)d,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0.00%)。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P=0.04),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0)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皮下潜行法在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需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全身麻醉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皮下潜行法组,每组100例,均为超声引导下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体温变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情况及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置管前、置管后、拔管前、拔管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皮下潜行法组[(13.75±7.83)d比(22.37±8.92)d],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皮下潜行法组[11%(11/100)比2%(2/100),13%(13/100)比2%(2/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患者采用皮下潜行法对预防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手术日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压(MAP)、心率,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观察心理学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组手术日晨SAS评分、SDS评分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日晨MAP、心率对照组较基础值有显著增加(P〈0.05),心理干预组较基础值有显著降低(P〈0.05);心理干预组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能减轻心理因素造成的围术期心率及血压波动,降低围术期风险,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先天性左心室憩室破裂致心包填塞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观察左西孟坦在瓣膜置换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坦组,每组30例。术后常规治疗组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左西孟坦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左西孟坦组心肌损伤反应和呼吸机辅助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西孟坦组心肌损伤反应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减少;左西孟坦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西孟坦组ICU停留时间减少。结论  左西孟坦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