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4年收录的术前或术后行放疗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探讨新辅助放疗与辅助放疗对T3N0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方法 将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4年间收录的接受术前放疗或术后放疗的行食管癌根治术的555例T3N0期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接受新辅助放疗的有486例(新辅助放疗组),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有69例(辅助放疗组)。分析并比较新辅助放疗与辅助放疗对T3N0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疗效,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新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明显优于辅助放疗组(χ2=6.030,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及放疗顺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Wald=10.099、10.562、4.331,P<0.05),其中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及总体死亡风险分别是新辅助放疗组的1.649(95%CI 1.173~2.316,P=0.004)倍、1.402(95%CI 1.020~1.928,P=0.037)倍。1:1倾向性匹配后分析提示,新辅助放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明显优于辅助放疗组(χ2=6.293,P<0.05)。结论 与术后辅助放疗相比,新辅助放疗能够改善T3N0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院后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222例,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家庭肠内营养组(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15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L3骨骼肌质量指数(L3 SMI)、血营养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21.38%)(P<0.05),且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L3 SMI的损失多于研究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家庭肠内营养支持、高BMI是食管癌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肌肉减少症的重要保护因素(P<0.05),而高龄、术后辅助治疗是并发肌肉减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的家庭肠内营养可以继续强化食管癌患者的营养支持,通过减少患者肌肉丢失,降低肌肉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行食管癌手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早期分别行肠内、外营养,其中32例为肠内营养组、30例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术后2周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问卷进行评分,其中肠内营养组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肠外营养组,疲劳、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便秘和经济困难6项症状评分低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提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处理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创伤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外科处理程序[1]。有研究证实,围手术期应用FTS理念,可以减少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我们前期研究证实,FTS理念在食管癌外科手术中是安全和有效的[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胸外科回顾性分析比较2011年1—6月间围手术期采用兀S理念处理的食管癌患者与传统方案处理的患者应激反应的指标,旨在探讨FTS理念下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日晨(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采集静脉血分别测定应激反应指标含量,包括空腹血糖( F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皮质醇(Cor)。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采用生存质量问卷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的生存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FBG、CRP、IL-6和Cor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对照组患者的FBG、CRP和Cor水平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724,7.203,4.137;P<0.05),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2,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FBG、CRP、IL-6和Cor的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031,5.361,2.864,3.534和6.990,10.755,2.415,8.166;P<0.05)。生存质量评价中,两组患者术前各功能项目和症状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周干预组的全部功能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症状项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7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T2N0期行肺癌根治术的大细胞类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美国SEER数据库2004年-2016年间收录的接受肺癌根治术的T2N0期311例病理类型为大细胞癌或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肺癌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接受行肺癌根治术联合化疗的有96例(手术+化疗组),仅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有215例(单纯手术组)。分析并比较辅助化疗对T2N0期行肺癌根治术的大细胞类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倾向性匹配前,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手术+化疗组的总预后及肿瘤特异性预后均有明显优势(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治疗方式是影响本组患者总预后及肿瘤特异性预后的关键因素(P<0.05),而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较小(P>0.05)。倾向性匹配后亚组分析发现,手术+化疗组的总预后及肿瘤特异性预后均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治疗方式和年龄是影响本组患者总预后及肿瘤特异性预后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辅助化疗能够明显改善T2N0期大细胞类型肺癌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肌肉减少症常用指标在预测70岁及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肺炎发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398例≥70岁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临床病理相关指标以及肌肉减少症常用测量指标与术后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70岁食管鳞癌患者中术后发生肺炎的比例为27.9%(111/398);肺炎组患者术前测量的体质指数(BMI)及呼气峰值流量(PEF)指标均明显低于非肺炎组(t=2.799、2.674, 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 低PEF、低腰大肌指数(PMI)和低腰大肌密度(PMD)是≥70岁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Waldχ2=7.577、6.091、6.845, 均P<0.05);低PEF、低PMI和低PMD的≥70岁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炎的风险分别是高PEF、高PMI和高PMD患者的1.969倍(95%CI:1.215~3.185, P=0.006)、1.912倍(95%CI:1.143~3.205, P=0.014)和1.832倍(95%CI:1.164~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疗对行全肺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 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6年收录的接受全肺切除术的NSCLC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单纯全肺切除术患者491例(全肺切除组), 全肺切除术联合化疗患者573例(联合化疗组)。分析化疗对行全肺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 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与全肺切除组比较, 联合化疗组累计生存率(30.1%比16.8%, χ2=79.30, P<0.001)和肿瘤特异性累计生存率(38.5%比34.3%, χ2=38.31, P<0.001)增高;通过倾向性匹配分析共获得329对单纯全肺切除术及联合化疗的NSCLC患者, 与单纯全肺切除的NSCLC患者比较, 联合化疗组的累计生存率(30.9%比17.7%, χ2=52.70, P<0.001)、肿瘤特异性累计生存率(39.8%比34.4%, χ2=27.38, P<0.001)均增高。通过多元逐步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不管是匹配前还是匹配后, 辅助化疗都是全肺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或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联合化疗有助于全肺切除术后NSCLC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筛选本院2009年1~8月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病例335例进行统计分析并随访术后3年内淋巴结复发的情况?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食管癌发生隆突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9.25%,随访复发比例为14.63%;随访3年淋巴结病理阳性与阴性发生淋巴结复发的比例分别为65.96%?43.98%,卡方检验χ2=13.06,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的分化程度越差?浸润深度越深?长度越长,淋巴结越容易发生转移;隆突下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好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化疗转化治疗在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SEER)18肿瘤数据库中筛选2010-2016年接受放化疗或放化疗后手术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298例, 根据放化疗后是否手术将患者分为转化治疗组(放化疗后手术)(83例)和放化疗组(215例)。采用R语言对两组患者行1∶1倾向性匹配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种族、T分期、G分期、病理类型、N分期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比较匹配前后两组肿瘤特异性生存与总生存(OS)。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转化治疗组和放化疗组患者匹配前性别、种族、G分期、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患者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匹配后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前, 转化治疗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23个月, 1、2、3、5年OS率分别为68.9%、42.9%、24.7%、19.8%, 1、2、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8.9%、45.0%、28.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