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心尖球形综合症又称Tako-tsubo cardiomayopathy,1991年首次被日本医学家所报道,80%发生于60岁以上的绝经期后女性,多于应激后发生。只侵犯心尖部及心室中部,而心底部影响不明显,甚至代偿性运动增强。这种区域性差别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B组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NIHSS)评分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致残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使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患者疗效较好,术后致残率低,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166例脑梗死超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动脉69例,静脉97例),分别使用相应的方案治疗,对比观察溶栓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 发病至溶栓时间3~6h,动脉溶栓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P<0.05);大血管病变动脉溶栓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患者,动、静脉溶栓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浆中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1(GPC1)的表达特征,比较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浆中GPC1的表达差异。方法 将实验人群分为4组,包括破裂颅内动脉瘤(RIA)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患者各113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为疾病对照(DC)组,健康人群43例为健康对照(H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实验人群进行血浆GPC1含量测定。比较各组血浆GPC1水平,分析其与动脉瘤破裂之间的关系。结果 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信息显示,GPC1在动脉瘤壁中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颞浅动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RIA患者动脉瘤壁中GPC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UIA患者。GPC1在RIA患者血浆中蛋白表达明显升高,UIA患者与对照人群中则没有明显变化。Logistics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IA的破裂与GPC1血浆水平(OR:1.774,95%CI=1.146~2.747,P=0.010)密切相关。结论 血浆GPC1表达水平是I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溶栓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0例脑梗死超早期的患者,进行脑部CT平扫及6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检查,根据脑血流量( CBF )、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的变化及左右两侧CBF的比值,判定有无缺血半暗带;同时选择未做CT灌注检查的38例溶栓患者,对比它们之间的疗效。结果 灌注指导的动静脉溶栓疗效优于非灌注指导的动静脉溶栓疗效。结论 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溶栓中具有指导意义,它能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确定有无缺血半暗带,可指导早期临床干预性溶栓或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