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拟利胆排石汤配合针刺联合ERCP、EST术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经ERCP、EST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术后予以抗感染、抑酸抑酶、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8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利胆排石汤结合穴位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当天、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胰腺酶、白细胞计数水平及腹痛、腹胀评分。结果术后1d、术后3d复查总胆红素、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等数值及腹痛、腹胀评分较术后当天明显下降,其治疗组数值较对照组数值下降具有明显差异(P 0. 05)。术后5d,其血淀粉酶和白细胞计数数值,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5d,治疗组总胆红素水平、腹痛及腹胀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仍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自拟利胆排石汤配合针刺联合ERCP、EST术治疗胆管结石可以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加快各项生化指标的恢复,特别是总胆红素水平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将胆道镜应用于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应用胆道镜行阑尾切除术的30例阑尾炎患者(胆道镜手术组)、应用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的35例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组)及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58例阑尾炎患者(传统手术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胆道镜手术组患者术后全部治愈,手术时间为(27.6±8.0)min,术中出血量为(9.7±3.8)ml,术后排气时间为(27.9±4.5)h,住院时间为(4.1±1.0)d,住院总费用为(3 000±309)元;1例(3.3%)发生切口感染,换药治疗约15 d痊愈;5例放置引流管,术后48 h拔出引流管.该组与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总费用方面(主要是手术费用),胆道镜手术组较腹腔镜手术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胆道镜应用于阑尾切除术,其效果与腹腔镜手术相当,既达到了微创的目的,又能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的术式,且容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轴突靶向再生修复大鼠的Slit/Robo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Excel软件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每组再分为7 d、15 d和23 d3个亚组,每亚组10只。后两组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造模。假手术组只切开相应皮肤再缝合。造模后第二天,电针组取"环跳""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1次/d,每次15 min,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隔1d。空白组不予干预,模型组、假手术组予模拟电针组抓取。每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比较大鼠腓肠肌湿重恢复率(WWG);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观察比较坐骨神经Robo1mRNA的表达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比较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_4-L_6) 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WWG恢复率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WWG恢复率逐渐升高(P 0. 05)。电针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Slit2蛋白表在第1疗程后(7 d)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3个疗程均高于模型组(P 0. 01),且两组均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 0. 01); Robo1蛋白及其mRNA表达也有类似规律,但表达高峰在第2疗程后(15 d)。结论:电针治疗能增强损伤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Slit2蛋白、Robo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调控Slit/Robo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损伤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全组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早期修复放置T型管引流4例,延期胆肠吻合术3例。结果全组6例痊愈,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月出现2次胆道出血死亡。最长随访8年恢复良好。满意率为86%(6/7)。结论高位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只有重视胆囊切除术,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高位胆道损伤的出现。恰当处理能避免更为严重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联合PTCD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共52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常规行PTCD,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治疗,分析总结两组疗效。结果:大柴胡汤联合PTCD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肝功能恢复快、缩短二期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的优点,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老年患者而言,急诊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联合中药大柴胡汤,可尽早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肝脏功能,缩短患者二期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治疗结肠单发腺癌时,在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98例结肠单发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99例。开腹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切掉癌变的结肠部分;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根治术,在腹腔镜的配合下实施癌变结肠部分的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一些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近远期术后的生存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t=11.182、22.960、6.420、8.635、16.850,均P<0.01);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 vs 2.0%,χ2=13.100,P=0.000)。腹腔镜组术后5周时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开腹组(P<0.01)。对于Ⅱ期结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要优于开腹组。 结论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来治疗结肠单发腺癌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开腹手术,且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正>食管胃吻合口出血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少见并发症,自从使用吻合器吻合以来,该并发症有增加。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们应用食管胃吻合器行胸内及腹内食管胃吻合术61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轴突导向因子Slit/Robo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再生修复关键分子(srGA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7、15、23d3个亚组,每组各10只。采用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造模。电针组取右侧"环跳""足三里"穴电针治疗,1次/d,每次15min,7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d,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测大鼠腓肠肌湿重恢复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坐骨神经和腰椎(L)4-L6srGAP1、srGAP2、srGAP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疗程腓肠肌湿重恢复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升高(P0.05)。模型组各疗程坐骨神经和L4—L6中srGAP1、srGAP2、srGAP3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各疗程损伤的坐骨神经和L4—L6中srGAP1、srGAP2、srGAP3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电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lit/Robo信号通路关键分子srGAP1、srGAP2、srGAP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保留灌肠配合芒硝外敷对腹腔镜急性重症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40例急性重症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70例予以腹腔镜手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汤保留灌肠配合芒硝外敷。比较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第1 d、第5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5 d TNF-α、IL-6均较第1 d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保留灌肠配合芒硝外敷能够减少腹腔镜急性重症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2003—2009年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肠梗阻68例,其中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45例,全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0~87岁,平均72岁。1.2临床表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周以上者17例,1周以下者28例;梗阻前有大便习惯改变或便血者34例,无明显大便习惯改变或便血者11例;8例有腹部包块,7例出现腹膜刺激征,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腹胀,所有急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