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景天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仪器与试药 仪器美国Vaters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510型输液泵、7725i进样器),CR6A数据处理机,486紫外检测器.  相似文献   
2.
唐利  王鸿度  陈庄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851-385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断裂;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1].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骨质疏松并发症发病率的上升,研制各种防治新药、探寻多种治疗手段及其作用机制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准确检测与评价各种治疗后骨组织的发展动态又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检测与评价方法中,形态学与计量学方法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中医"凡十一藏皆取于胆"理论为指导,观察分时针刺阳陵泉、环跳、悬钟、京门经穴对卵巢缺失大鼠TNF-β、IL-4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分时针刺胆经干预4个组)。模型组、治疗组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切除脂肪,治疗组分为平旦组、日中组、日西组、夜半组,分别于此四时进行针刺胆经干预治疗,针刺治疗三个月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TNF-β、IL-4;流式细胞技术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经针刺胆经相关穴位治疗后,TNF-β、IL-4均显著升高(P<0.05);日中组、日西组、夜半组CD3+、CD4+也有升高(P<0.05)。结论:分时针刺胆经相关穴位能使卵巢缺失大鼠TNF-β、IL-4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得以复壮。  相似文献   
4.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对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提供快速、灵敏、且无创的监测.然而,它们的分泌水平呈现出夜晚或清晨高峰而午后或傍晚低谷的昼夜节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笔者综述了近20年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这一节律性波动,不仅对采样时间和治疗评估有临床意义,而且体现了骨代谢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少阳主骨"出自<灵枢·经脉>.手足少阳经的循行涉及全身绝大部分骨、关节,少阳胆、三焦在脏腑功能上与骨也有着密切联系系;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偏于骨之体,少阳为枢,流通畅迭,不郁不结,主骨之用.通过阐释少阳胆与三焦及其所属经脉与骨的联系,以及现代医家对此的认识,探讨"少阳主骨"理论在治疗骨疾病方面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X,男,45岁、工人。1976年8月7日劳动时左手无名指受伤。其远端指关节处3cm撕裂伤,伴第二指骨颈骨折。伤口经缝合痊愈,但左手仍水肿、无力和僵直。 76年10月4日患者到“工人康复中心”住院理疗。这时,瘢痕处一个神经瘤被确认。由于严重的疼痛,外科医生为他做了左手无名指近端指间关节截除,术后继续理疗。之后患者左手疼痛更剧,又分别于77年5月11日及6月22日,从残肢切除四个神经瘤。尽管如此,患者左手仍遗留溃疡、水肿、软弱和僵直。 78年初,试用四次星状神经节浸润,患者感觉情况更差。78年8月8日,对左手无名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古代文献中治疗鼓胀病的选穴、配穴规律。方法:以古代针灸文献中治疗鼓胀的经穴为原始数据,统计治疗该病的单穴或配穴的词频,使用关联规则算法,寻找多个穴位配伍层次关系。结果:通过2次priori关联结果,最终确认组穴1(复溜,中封)和组穴2(复溜,脾俞)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强关联性。结论:古代文献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极大地加深对某些特定穴重要性的认识,用于指导临床优选经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少阳主骨"学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方法:通过前期文献发掘中发现的《黄帝内经》中有关"少阳主骨"的记载,来架构"少阳主骨"的理论原型,以各个分支课题为依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阶段,探索其相关的生理、病理原型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干预措施来对该学说进行验证。结果:前期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中所论"骨繇"与骨质疏松症正好对应,骨组织HE切片可见电针胆经组骨微结构较其他组明显改善。骨形成指标显示电针胆经组大鼠骨重建的成骨活动较其他组更活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指标亦提示非经穴组、模型组较其他组破骨活动强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确有抗骨质疏松效应,为"少阳主骨"学说提供了实验支持,也为该学说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从已经得到的部分理论和实验结果该学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夹脊穴考辨     
张芳  王鸿度 《光明中医》2022,(8):1369-1371
夹脊穴含义、穴数、定位及针刺深度文献研究颇多,历来未能统一.此文通过梳理经文、汇集历代知名注家观点及研究,对其进行考辨,提出个人见解.笔者认为夹脊柱两侧而取之腧穴皆为夹脊穴——广义夹脊穴;距脊柱两侧旁开分寸最近处所取之腧穴——狭义夹脊穴.夹脊穴数目应为48穴(C1-L5夹脊),夹脊穴定位为:后正中线相应椎体棘突旁开,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