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中不对称皮质静脉征(ACVS)和不对称髓质静脉征(AMVS)与长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12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未接受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203例,根据ACVS和AMVS情况分为A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及影像标志物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并接受多模态MRI检查的慢性单侧MCA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纳入261例患者, 男187例、女74例。根据MCA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闭塞组(狭窄程度≥70%)102例和轻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159例。根据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1评估2组患者CSVD影像标志物评分(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血管源性腔隙), 并计算CSVD总负荷评分。2组间各指标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然后在调整血管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饮酒、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房颤和冠心病)后, 最终将CSVD总负荷评分及影像标志物评分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 评估CSVD影像标志物与MCA重度狭窄-闭塞的关系。结果轻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闭塞组患者CSVD总负荷评分、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评分、血管源性腔隙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其余影像标志物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CT、MR及PET-CT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检查,3例经过PET-CT灌注扫描。结果:16例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增强扫描表现大部分病灶强化明显且呈均匀强化(其中2例呈阴性结果),MR表现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的结节或肿块影,DWI信号见较高信号影;14例非功能性肿瘤可呈现高灌注富血供表现,部分病灶内的钙化或囊变使得瘤体内部可呈现混杂密度。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的高灌注表现使其在CT、MR增强扫描及PET-CT灌注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前越来越多新的、开创性的影像学技术用于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如多时相CTA(mCTA)、能谱CT成像、MR血管成像(MRA)、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基于MRI的静脉成像及人工智能(AI)技术等。随着超高场强(7.0 T)MR的应用,满足了超高分辨率成像的需求,为颅内微小血管的成像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就最新的脑血管(动、静脉)成像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予以总结和评析,以期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年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高分辨MRI(HR-MRI)血管壁成像对青年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因的诊断。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缺血性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病程14 d内进行HR-MRI扫描的80例患者(实验组),以及同期内行CTA检查,而未行HR-MRI或DSA检查的189例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中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2例(65.00%),动脉夹层12例(15.00%),血管炎性病变7例(8.75%),烟雾病8例(10.00%),病因不明1例(1.25%)。对照组中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46例(77.20%),动脉夹层10例(5.30%),血管炎性病变4例(2.10%),烟雾病25例(13.20%),病因不明4例(2.10%),实验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夹层、血管炎性病变诊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烟雾病、病因不明的诊断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R-MRI血管壁成像在青年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提高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脑小血管病以损伤脑深部灰质、白质结构为特点, 与卒中、认知能力下降、神经行为症状或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并且起病隐匿,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容易被忽视。对脑小血管病的评价主要依赖MRI影像特征。随着MRI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在高场强MRI技术的加持下, 更多与脑小血管损伤相关的脑组织细微异常改变得以显示, 结合近年广泛运用的人工智能, 可以更全面地捕捉脑小血管病对大脑的影响。同时,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评估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何快速、准确地利用影像学技术有效识别脑小血管病患者及其患病程度, 在临床中发挥其相应作用, 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临床及MRI诊断的单侧超急性期(18例)和急性期(27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分析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及衰减指数(Exat)参数图,并选取病灶、近病灶边缘脑组织(BTCI)及相应对侧为ROI,记录各RO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同时以病灶及对侧ROI为种子点重建弥散张量纤维束图。比较病灶、BTCI与相应对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在超急性与急性脑梗死间的差异。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T DCavg、DTT FA图均可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表现;超急性脑梗死仅DTT DCavg图可观察到损伤表现,DTT FA图未见明显改变。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病灶DCavg值均低于对侧,Exat值均高于对侧(P均<0.05),而FA和VRA值仅在急性期低于对侧(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BTCI区FA、VRA和Exat值较对侧增高(P<0.05),DCavg值较对侧降低(P<0.05)。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对侧FA、VRA和DCavg相对值均低于超急性期(P<0.05)。对于鉴别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ROC曲线分析示病灶-对侧FA、VRA和DCavg相对值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52、0.886和0.541;对应诊断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0.5%、100%和71.4%。结论 临床可将FA、VRA、DCavg及Exat值综合运用于发病时间不明确的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MR检查并行SWI序列扫描且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118例, 其中男75例、女43例, 年龄23~100(66±14)岁。采用MATLAB的randperm函数将118例患者以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96例, 测试集22例。另外收集MR-STARS研究招募的同一中心的47例AIS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 其中男38例、女9例, 年龄16~75(58±12)岁。将SWI图像和滤波相位图像合并为复值图像作为全采样参考图像。对全采样参考图像进行回顾性欠采样以模拟实际欠采样过程, 获得欠采样SWI图像, 欠采样倍数为5倍, 可节省80%的扫描时间;然后基于复值卷积神经网络(ComplexNet)的深度学习模型重建快速SWI数据。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或Kappa检验比较全采样SWI和基于ComplexNet的快速SWI的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及检出AIS患者磁敏感血栓征(SVS)、微出血、深部髓质静脉(DMVs)不对称的一致性。结果测试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