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医院后勤服务是一个繁琐、庞杂的系统,尤其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疗整体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原来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医疗的需要,必须走社会化和专业化管理的路子。自2002年7月起的一年时间里,泰安市中心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勇立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腰椎软骨结节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本病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16层螺旋CT机容积扫描的腰椎软骨结节患者,并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后由2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评价。结果85例腰椎软骨结节分为椎体中央型、椎体前缘型和椎体后缘型(LMPN)三种类型。CT表现为椎体局部骨质缺损,其内有椎间盘密度充填,周边骨质硬化。椎体中央型46例70个结节;椎体前缘型15例15个结节;椎体后缘型(LPMN)24例24个结节,均伴发椎体后缘离断,硬膜囊及神经根容易受压,18例继发椎管狭窄。结论MSCT能明确腰椎软骨结节的分型与诊断,椎体中央型与椎体前缘型软骨结节多无临床意义,而椎体后缘型(LPMN)常继发椎体后缘离断与椎管狭窄,临床症状明显,MSCT对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初产妇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例初产妇资料,均为单产,年龄21~44岁,根据年龄分为高龄初产妇组(n=66)和非高龄初产妇组(n=134),并记录每个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0例新生儿出生体重是(3166.08±507.68)g。高龄初产妇组和非高龄初产妇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是(3157.08±542.80)g和(3170.52±491.51)g,(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初产妇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 长轴面多平面重组诊断胸骨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长轴面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胸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16 层螺旋CT 常规胸部容积扫描患者45 例,其中胸骨骨折16 例,胸骨骨质破坏29 例,对胸骨均进行长轴面MPR 成像,使病变显示于胸骨的矢状及冠状长轴面上.比较长轴面MPR 图像和横断面CT 图像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对比长轴面MPR 与横断面CT 的图像数量.结果 多层螺旋CT 的长轴面MPR 准确显示了胸骨病变,长轴面MPR 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56%(43/45),高于横断面CT 图像(66.67%,30/4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256,P <0.01),而图像数量明显少于横断面CT(长轴面MPR 16 幅图像、横断面CT 80 幅图像).结论 长轴面MPR 可全面、准确地显示胸骨病变特征,不仅有助于胸骨病变的准确诊断,而且图像数量少.在评价胸骨疾患方面长轴面MPR 可替代横断面CT 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抱立位在婴幼儿胸部X线摄影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不同疾病的患儿作胸部X线摄影检查,年龄6月-2岁,平均1.2岁。随机分为2组。第1组100例采用仰卧位摄影,第2组100例采用抱立位摄影。比较两组中患儿的配合程度及图像质量。结果第1组中34例患儿配合良好(占34%),甲级片74幅(占74%)。第2组中82例患儿配合良好(占82%),甲级片91幅(占91%)。经统计学处理,采用抱立位摄影患儿明显比仰卧位摄影配合(P〈0.01),获得的图像质量第2组优于第1组(P〈0.01)。结论应用抱立位对婴幼儿进行胸部X线摄影检查,实用方便,患儿多配合良好,能够提高胸片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的各向同性,寻求观察胸骨变异的最佳重组模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行胸部容积扫描的病例,使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VRT)显示胸骨的变异。最后由两名CT诊断医师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43例受检者的MSCT后处理图像均能显示胸骨的变异。在显示变异的胸骨形态方面,冠状位CPR模式优于矢状位MPR模式(U=-8.769,P=0.000)和横断面MPR模式(U=-8.693,P=0.000);VRT模式优于MIP模式(U=-8.609,P=0.000)和SSD模式(U=-7.278,P=0.000)。结论冠状位CPR、VRT是显示胸骨变异的最佳组合模式,在评价胸骨变异方面较常规平片和(或)CT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13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三期增强MSCT表现。结果 13个FNH,平扫10个为低密度,3个为等密度,其中9个病灶中央有点、条状及裂隙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强化基本均匀一致,其中6例病灶中心或周边还可见到增粗、扭曲的动脉。增强扫描门脉期和延迟期11个病灶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个为略高密度。9例伴有中心疤痕者,3例无强化,6例有延迟强化。结论 MS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位曲面多平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CMPR)技术在骶椎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40例经16层螺旋CT常规容积扫描及薄层重建的骶椎病例,由2名CT医师(A、B)均应用常规冠位MPR(con-MPR)、斜冠位MPR(OMPR)及冠位CMPR技术对骶椎进行冠位重组,最后由另外2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对所有重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骶椎病例中,三种MPR技术均获得了骶椎的冠位图像。在显示骶椎图像质量方面,CMPR模式优于OMPR和con-MPR模式(A医师:UCMPR:con-MPR=-7.453,P=0.000;UOMPR:CMPR=-5.870,P=0.000;B医师:UCMPR:con-MPR=-7.417,P=0.000;UOMPR:CMPR=-5.714,P=0.000),OMPR模式优于con-MPR模式(A医师:UOMPR:con-MPR=-4.256,P=0.000;B医师:UOMPR:con-MPR=-4.818,P=0.000)。A、B两位医师应用CMPR技术获得的图像质量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765。结论 CMPR技术获得的骶椎的曲面冠位图像具有直观性,在评价骶椎疾患方面较con-MPR、OMPR技术更具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