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136位患者192例TKA,患者平均年龄67.5岁,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80例,双膝关节同期置换56例,同组医师采用同种术式完成,术后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利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的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血红蛋白降低情况,记录年龄、性别、术侧、BMI、输血等危险因素,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之间隐性失血量有无差别,分析影响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侧TKA总失血量1650ml,隐性失血830ml;双膝同期置换者总失血量2864ml,隐性失血1487ml。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TKA,男性及应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多于对照组(P〈0.01),双膝同期置换隐性失血量比例较大(X^2=6.836,P〈0.01),高龄肥胖患者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单膝)X^2=21.587,P〈0.01,双膝X^2=29.233,P〈0.01)。结论TKA术后失血量较高,其中隐性失血比例占50%以上。男性双膝同期置换的患者,年龄〉70且BMI〉27.0,使用自体血回输均是增加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节软骨在受到创伤后,难以自行修复。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软骨下骨钻孔术、软骨移植、骨膜或软骨膜移植、软骨细胞移植等因修复组织以纤维软骨为主,缺少正常透明软骨的力学性能及耐用性,故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而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却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首要条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群非造血干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MSCs因具有易于从骨髓中分离和体外大量扩增纯化、供区损伤小、便于白体移植、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条件下可分化形成软骨组织等特点,故被认为是软骨组织工程最有希望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现就影响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25岁,农民。因双碗部畸形,活动受限8年入院。病人8年前发现双腕背及侧隆起,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腕关节背伸受限,有时疼痛,劳累后著。查体:双腕向掌侧及桡侧移位,尺骨远端向背侧隆起,腕关节背仲稍受限,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X线分级骨关节炎(OA)病人血清及滑液透明质酸(H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OA病人的膝关节滑液及血清HA浓度,并以5例正常人膝关节滑液及血清HA作对照。结果OA组血清H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滑液H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525、3.583,P〈0.01)。KELLGREN and LAWRENCEX线分级3、4级(Ⅱ期)OA病人的滑液HA浓度与1、2级(Ⅰ期)病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和滑液HA浓度是OA相对独立的炎症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多,胎儿脐血中亦可分离到。它在成体容易分离,体外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在不同条件下能向骨、软骨、脂肪、神经、心肌、骨骼肌等多方向分化,因此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fis,PVNS)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关节的滑膜增生破坏性疾病.由Jaffe等在1941年首先命名,其特点是关节、腱鞘、滑囊的滑膜增生,伴色素(含铁血黄素)沉着,常有关节反复出血、肿胀,膝关节为好发关节:国外报道本病发病率为1、8/10万,复发率为10%~75%不等,国内尚未见统计。好发年龄为青壮年,但可累及儿童和老年人一般认为发病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转化生长因子β是骨再生中重要的因子,提高其表达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目的:构建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重组慢病毒技术构建同时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用其转染体外培养的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转染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单一基因的慢病毒或单独慢病毒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转染后1周分别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 和蛋白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见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3和(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3 d 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绿色荧光,转染效率达90%以上。RT-PCR 和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单一基因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可见应用慢病毒可成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实现其高效表达,且两种基因具有协同促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背景:内源性诱导软骨分为就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干细胞内,使其自行分泌诱导因子诱导自身进行分化。目的:观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表型转化的能力。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将转染后3,6,9,12d细胞裂解提取蛋白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体外表达。RT-PCR,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1,2周Ⅱ型胶原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1,2周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较稳定的表达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并且转染成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阴性对照组能够更好的向软骨表型转化。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3可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软骨表型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以往大直径股骨头的高磨损率和高髋臼松动率相比,新一代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和低磨损,低脱位率等优点.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单侧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资料.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置换前49.5分改善为置换后92.5分,优良率为96%,总体满意率为96%.置换前后及随访时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等不良反应.说明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短期内无明显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