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本文报告应用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检测恒河猴感染了食蟹猴疟原虫后的抗体滴度,着重探讨长期感染的原虫密度和抗体滴度消长。结果表明,抗体滴度不仅在原虫密度高峰后较高,而且在红细胞内期低原虫密度阶段,甚至在原虫消失后4个多月内仍保持一定的水平。上述抗体滴度和原虫密度有规则的变化,对食蟹猴疟原虫-恒河猴模型的应用和间日疟的免疫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食蟹猴疟原虫寄生过程中宿主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不仅在原虫密度高峰后出现高滴度的抗体,而且在低度原虫血症期间及原虫消失后4个多月,仍保持一定的抗体水平,滴度为1:80~1:60。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食蟹猴疟原虫一斯氏按蚊(Plasmodium cynomolgi—Anopheles stephensi)系统猴实验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用于对杀组织期抗疟药的试验方法及该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初步证明5-对氟苯氧基伯喹等药物对食蟹猴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杀灭作用,并证明此动物模型适用于组织期杀灭药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的实验动物模型及用其筛选杀组织期抗疟药的结果,同时介绍了对测定红细胞前期药物作用的筛选方法。结果表明,模型和方法对筛选根治和病因性预防等杀组织期抗疟药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鼠疟模型已应用于抗疟药筛选、疟疾免疫和病原学等方面的研究,但宿主的体重增长及其免疫状态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小鼠品质规格对研究结果的科学评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用不同体重的小鼠接受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攻击或血传感染,了解上述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为该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