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后疫情时代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地方高校核应急护理教学现状及护生认知特点,将课程思政理念中的核工业精神融入核应急护理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具体课程改进策略进行综述,并对课程提出相关教学建议,旨在为高校培养一批具有大国情怀及奉献精神的核应急专业护理人才提供思路,也为进一步促进核应急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高风险孕产妇特点,讨论相应多学科救治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本院接诊高风险孕产妇患者,总结患者基本信息、高风险类型、救治情况、临床转归。结果 共救治高风险孕产妇98例,严重系统性合并症占84.7%(83/98),病种类型分散。在本院所建立的高风险孕产妇多学科救治保障体系下,91例经救治后好转、医嘱离院,预后不良病例共7例。结论 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接诊的高风险孕产妇病情更为复杂。本院为应对孕产妇病情高风险、病种分散特点,建立了以多学科和会诊专家组为主要特点的高风险孕产妇救治体系,安全、高效、高质完成高风险孕产妇的诊治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标准化病人通过准确模拟临床情景,广泛应用于内外科临床教学及考核中,起到模拟、评估和反馈的作用,具有独特优势。麻醉术前访视是临床工作中的首要安全保证,但目前对其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授课模式存在诸多不足,而标准化病人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能够使住院医生更高效的掌握术前访视的内容,增强其综合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病变局部离子通道Kv1.3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8只,予普通饮食+0.9%氯化钠溶液)和AS组(8只,予高脂饮食+维生素D3负荷).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病变局部Kv1.3和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纤维增生性AS斑块.AS组的Kv1.3 mRNA为(31.48±8.64)×10,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28±0.79)×10-3(P=0.012).AS组的Kv1.3、IL-2、IFN-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91±0.067、0.611±0.055、0.759±0.05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490±0.052、0.299±0.058、0.273±0.052(P值均<0.01).结论 Kv1.3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的表达增高.Kv1.3可能在A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现有的研究生培训体系中,术前访视能力缺少有效的评估方法。本研究拟评价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 SP)情景模拟在术前访视能力评估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SP情景模拟整合到多站式考核的术前访视考核站点中,对我院第二、第三年麻醉临床型研究生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由SP和2名现场考官分别对考生进行评分,评分方法采用一个核查表评估术前访视的内容,采用一个量表评估病史采集技巧、交流技巧及人文素养的能力,同时由现场考官对SP的表现进行打分。考核结束后,另一名考官通过回顾视频对考生和SP的表现进行打分。SP与考官打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量表评估中,病史采集技巧评分(r=0.701,P<0.001)、交流技巧评分(r=0.752,P<0.001)和人文素养评分(r=0.595,P<0.001)在SP与考官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核查表评估中,SP评分与考官评分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18,P<0.001)。结论 标准化患者情景模拟能够为麻醉临床型研究生术前访视过程中非技术技能的考核提供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地区麻醉住院医师术前访视的现状,为今后培训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向在北京市接受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住院医师的一般情况、术前访视现状及教学方式现状。结果问卷共回收160份,住院医师在术前访视过程中病史采集不够全面,对手术方式和范围的关注较少,对手术和麻醉相关风险的评估能力及风险交待能力欠佳。绝大多数住院医师认为他们的术前访视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而最佳的培训模式是情景模拟或床旁观摩。结论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在麻醉术前访视的培训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能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术后镇痛记录系统,回顾性分析手术日期在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术后镇痛记录,对比使用盐酸羟考酮组、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患者术后24、36、48 h镇痛药累计用量、静息状态及下床活动时的疼痛评分、相应曲线下面积(AUC)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6 h,羟考酮组患者的活动时疼痛评分为(2.2±2.4)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的(3.4±2.1)分(t=0.305,P=0.0126)和吗啡组的(3.4±1.7)分(t=0.104,P=0.0277)。静息状态下,羟考酮组和吗啡组的AUC分别为29.00和27.00,低于舒芬太尼组的40.01;下床活动时,羟考酮组的AUC为63.17,低于吗啡组的80.93和舒芬太尼的82.00。术后24、36、48 h,舒芬太尼组患者等效吗啡累计量分别为(37.2±16.1)、(46.1±24.3)、(64.4±33.4)mg,明显高于羟考酮组的(20.4±14.8)(t=3.571,P=0.001)、(24.2±16.1)(t=4.630,P<0.0001)、(34.4±25.1)mg(t=6.409,P<0.0001)和吗啡组的(16.6±11.7)(t=4.233,P<0.0001)、(20.50±14.1)(t=5.250,P<0.0001)、(28.8±19.0)mg(t=7.354,P<0.0001);羟考酮组和吗啡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羟考酮组出现恶心(χ 2=11.360,P=0.003)及提前终止镇痛患者的比例(χ 2=7.914,P=0.019)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可用于术后PCIA,缓解多种手术的术后疼痛,其镇痛效能优于吗啡及舒芬太尼,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模拟教学培训的基础上,对超声引导下两种平面外穿刺技术,即"45°角进针"法和"动态扫描"法进行比较。方法招募50名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轮转或进修的志愿者医师参加模拟培训和操作。记录"45°角进针"法和"动态扫描"法的穿刺时间、穿刺过程中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的例数、穿刺成功时超声图像中可见针尖的例数。志愿者医师分别对两种方法的穿刺难度、安全性以及完成穿刺的自信心进行评分、选择临床实际穿刺时会应用的方法并对参加培训的收获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时间及穿刺成功时可见针尖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45°角进针"法比较,"动态扫描"法穿刺过程中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明显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所得穿刺难度评分及安全性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志愿者医师对利用两种方法完成穿刺的自信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名(40%)志愿者医师表示临床穿刺会选用"动态扫描"法、8名(16%)选用"45°角进针"法,22名(44%)选择"两种方法都会用"。所有志愿者均认为该培训令他们"非常有收获"或"有收获"。结论与"45°角进针"法相比,"动态扫描"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难度更低,安全性更高。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应用可能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