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肌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以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予以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T0)、术中(T1)、术后24 h(T2)的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素氮(BUN)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SpO2、HR和VAS评分比较:①不同时间点的MAP、SpO2、HR和VAS评分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MAP、SpO2、HR和VAS评分有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MAP、SpO2、HR和VAS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CK-MB、CysC和BUN水平比较:①不同时间点的CK-MB、CysC和BUN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CK-MB、CysC和BUN无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CK-MB、CysC和BUN随时间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呼吸抑制、剧烈疼痛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会对血流动力学、心、肾功能产生额外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韩剑  王秋锋 《健康研究》2022,42(1):82-85
目的 了解影响急诊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急诊收治的院前心脏骤停且均行心肺复苏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9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复苏治疗成功27例,复苏成功率为29.35%,复苏是否成功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阴部神经阻滞(PNB)预防全麻下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男性患者104例,年龄18~64岁,BMI 20~27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阻滞组在麻醉诱导前予双侧PNB,对照组不做处理,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记录拔管后12 h内CRBD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记录拔管即刻、拔管后30 min、4、8、12 h时VAS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拔管后12 h内曲马多追加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口干、寒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拔管后12 h内,阻滞组CRB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阻滞组CRBD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即刻、拔管后30 min、4 h时,阻滞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30 min、4、8、12 h时,阻滞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即刻、拔管后30 min、4、8 h时,阻滞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12 h内阻滞组曲马多追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内阻滞组口干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内两组寒战、呼吸抑制和过度镇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PNB预防全麻下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患者CRBD的发生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降低CRBD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外周血载脂蛋白B (ApoB)、孤独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13 (Apelin-13)与颈动脉斑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纳入AIS组,根据超声诊断仪颈动脉斑块检测结果,将97例斑块形成者纳入斑块形成组(易损斑块78例,稳定斑块19例),24例无斑块形成者纳入无斑块形成组;根据患者发病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72例mRS评分≤2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49例>2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另选取同期120例H型高血压未合并AIS患者纳入非AIS组,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ApoB、Apelin-13水平,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外周血ApoB、Apelin-13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外周血指标对H型高血压合并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AIS组患者的外周血ApoB表达水平为(1.25±0.38) g/L,明显高于非AIS组的(0.96±0.1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