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创伤患者手术红细胞压积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评分〉12分的创伤病人病人50例,随机分为高渗晶胶液(HSH)A组和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HS130)B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芬太尼2ug.kg^-1、阿曲库铵0.5mg.kg^-1、丙泊酚2mg.kg^-1,麻醉维持吸入1%-3%异氟醚,丙泊酚5mg.kg-1.h-1和阿曲库铵5mg.kg^-1.h^-1。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呼吸,呼吸参数潮气量10ml.kg-1呼吸频率12bpm。B组在术前以20ml.min-1的速度输入HS130500ml。A组在术前以10ml.min^-1的速度输入高渗晶胶液250ml。监测给药后10、15、25、6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两组病人在给药前和给药后1小时分别采集动脉和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O2)、血钠离予浓度(Na^+),并计算动静脉血氧分压差P(a-)O2。记录给药后1h尿量。结果与B组相比A组SBP升高(P〈0.05);与B组相比A组HR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CVP升高(P〈0.05);与B组相比A组Hct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CaO2、CO2、P(a-)O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B组相比A组尿量增多(P〈0.05);与B组相比A组Na+升高(P〈0.05)。结论应用高渗晶胶液对创伤患者于术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虽然降低了病人的Hct,但对病人的组织氧供无明显影响,可以有效安全应用于创伤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和曲马朵对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曲马朵组(Q组)1、2、3mg/kg剂量组,芬太尼组(F组)0.1、0.2、0.3μg/kg剂量组,每组各20例。术毕前30min,Q组分别缓慢静脉输入曲马朵1、2、3mg/kg,F组分别缓慢静脉输入芬太尼0.1、0.2、0.3μg/kg。观察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0min各组的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和意识状态评分(0AAs)。结果Q组3mg剂量组RS评分低于1mg剂量组、2m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0.3μg/kg组RS评分低于0.1μg/kg组、0.2μ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0.1μg/kg剂量组、0.2μg/kg剂量组、0.3μg/kg剂量组RS评分低于Q组1mg剂量组、2mg剂量组、3m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1mg剂量组、2mg剂量组、3mg剂量组OAAS评分低于F组0.1μg/kg剂量组、0.2μg/kg剂量组、0.3μg/k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3mg剂量组有3例拔管后SpO2〈95%需面罩加压给氧,F组0.2μg/kg剂量组有3例拔管后SpO2〈95%需面罩加压给氧,0.3μg/kg剂量组有10例拔管后SpO2〈95%需面罩加压给氧,0.3μg/kg剂量组有8例血压下降明显。结论芬太尼用于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效果明显优于曲马朵。芬太尼0.2μg/kg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较适合用于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79例行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35例)、B(22例)、C(22例)三组,A组行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B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C组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切皮时、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三组患者拔管时间及麻醉维持用药量情况。结果 A组患者在切皮时、拔管时HR、SBP、DBP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缝皮时拔管及术毕5min内拔管例数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维持过程中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用量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普外手术中的效果确切,对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患者术后早苏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用于创伤病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创伤评分(ISS)13~15分病人50例,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组(H组)和林格组(R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时依次静注芬太尼2ug/kg、阿曲库铵0.5mg/kg、丙泊酚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吸入1~2%异氟醚,微量泵持续灌注阿曲库铵0.25~0.5mg·kg-1·h-1、丙泊酚2.5~5 mg·kg-1·h-1.H组:术前输入高渗氯化钠羟已基淀粉40注射液250ml,输注速度10ml/h.R组:仅常规输入林格氏液.于给药前和停药后30min检测血气,观察并记录Na+Hct,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25min和停药后30min的SBP、DBP、MAP、HR.术前放空尿袋,观察并记录停药后30min两组尿量.结果 给药后5、10、15、20、25min和停药后30min,H组SBP、DBP、MAP均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HR均低于给药前.H组给药后5、10、15、20、25min和停药后30min,SBP、DBP、MAP均高于R组(P<0.05),HR明显低于R组.停药后30min,H组Hct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H组Hct明显低于R组(P<0.05),H组尿量明显高于R组(P<0.05).使用高渗氯化钠羟已基淀粉40注射液血压升高明显,未发现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结论 高渗氯化钠羟已基淀粉40注射液可以有效安全地用于创伤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否减轻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水平。方法:40例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参麦组。参麦组术前2 d以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术前当天在麻醉前30 min滴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μg/kg,芬太尼2~4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08~0.1 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纯氧通气并吸入七氟醚,术中丙泊酚2~4 mg/(kg.h)持续泵注,切皮前静脉滴注芬太尼0.05 mg,术中间断追加,并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滴注曲马多100 mg。麻醉期间监测时间分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切皮(T2),拔管后5 min(T3)。各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血糖浓度(BS)、皮质醇浓度(Cor)。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MAP在T1下降,T3时间点升高,对照组T1时点MAP下降较参麦组明显(P<0.05),T3时点较参麦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HR在T3时点与T0比较均升高,对照组较参麦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在T1、T2、T3均升高明显(P<0.05),参麦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在T1、T2、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麦组比较,对照组Cor在T1、T2、T3均升高;与T0比较,对照组Cor在T1、T3升高(P<0.05),T2下降,参麦组T2下降,T3升高。结论:参麦预处理较有效的抑制了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在无痛分娩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产妇开放上肢静脉,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选择L23硬膜外间隙穿刺并向头端置管4 cm,注入硬膜外腔1%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如无全脊麻和药物中毒征象,则硬膜外腔注射镇痛液负荷量8 ml,镇痛液配方为0.1%罗哌卡因75 ml复合地佐辛5 mg,给药30 min后连接自控镇痛(PCA)泵,设定持续剂量4 ml/h,负荷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产妇产程中均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 min、5 minApgar评分,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VAS评分,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均显著低(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催产素使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 min、5 min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 ml复合硬膜外2%利多卡因3 ml(A组)、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5 ml(B组)、2 ml(C组)、2.5 ml(D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每组40例。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麻醉前(T0)及麻醉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观察并记录给药后的麻醉效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B、C、D组与A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时比较,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3时,C、D组HR、MAP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MAP在T2、T3时,C、D组MAP、HR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术中四组产妇的SpO2除D组在T2、T3时有所降低外,均维持在98%以上,四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间点Apgar评分均>8分。A组与B、C、D组比较,患者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追加2%利多卡因例数、麻黄碱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行0.5%左布比卡因1.0 ml蛛网膜下腔阻滞复合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最小,并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酒石酸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方法择期下腹部手术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25),芬太尼6mg+氟哌啶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布托啡诺组(B组n=25),布托菲诺8mg+氟哌啶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病人均在全麻下手术,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m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布托啡诺O.02mg.kg-1,芬太尼2μg.kg-1,丙泊酚2mg.kg-1,阿曲库铵O.5mg.kg-1,麻醉维持:丙泊酚6mg.kg-1.h-1,阿曲库铵O.5mg.kg-1h-1,吸入异氟醚1%。手术结束后,B组静注布托啡诺1mg,F组静注芬太尼0.1mg作为负荷量,然后接静脉PCIA泵,参数设定:输入速度2mg.h-1自控剂量2ml/次,锁定时间3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用镇静评分法(RSS)评价镇静效果,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都较为满意B组VAS评分低于F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SS评分低于F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BCS评分高于F组(p〈0.05)。B组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少于F组(p〈0.01)。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术后镇痛效果可靠副作用少,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拟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实施手术,采用相同药物的静吸复合全麻,研究组辅以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照组单纯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两组患儿全麻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后行机械通气,以瑞芬太尼2μg/kg及2%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时点设定为麻醉诱导前30 min(T0)、插管后即刻(T1)、手术开始(T2)、手术缝皮结束(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拔管后5 min(T5),观察不同时点血压和心率,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观察拔管期间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记录躁动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T2、T3、T4、T5时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在T4、T5时点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和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均比研究组延长,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全身麻醉能使小儿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缩短了拔管及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创伤病人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用于创伤病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创伤评分(ISS)13~15分病人50例,随机分为高渗晶胶液组(H组)和复方氯化钠组(R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时依次静注芬太尼1~2μg/kg、阿曲库铵0.25~0.5mg/kg、丙泊酚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吸入0.5%~1%异氟醚,微量泵持续灌注阿曲库铵0.25~0.5mg·kg-1·h-1、丙泊酚2.5~5mg·kg-1·h-1。H组:术前输入高渗晶胶液250ml,输注速度10ml·kg-1·h-1;R组:常规输入复方氯化钠。于给药前和停药后30min检测血气,观察并记录Na 、Hct,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25min和停药后30min的SBP、DBP、MAP、HR。术前放空尿袋,观察并记录停药后30min两组尿量。结果给药后5、10、15、20、25min和停药后30min,H组SBP、DBP、MAP均明显高于给药前和R组(P<0.05),HR慢于给药前和R组(P<0.05)。停药后30min,H组Hct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H组尿量明显高于R组(P<0.05)。H组未发现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结论高渗晶胶液可以有效安全地用于创伤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