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 olygonum mu ltif 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我国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生于灌木丛中、山脚阴处或石隙中。生首乌具有润肠、通便和解毒等功效,生首乌经炮制后即成为制首乌,制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能。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类、羟衍生物及磷脂类等。羟衍生物是何首乌的水溶性主要有效成分,以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的量最高。二苯乙烯苷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功能、防治动脉硬化及保肝等作用[1]。何首乌的质量以往多以蒽…  相似文献   
2.
本刊系全国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宗旨在于促进眼科临床科研、加快眼科新技术与信息交流,为临床眼科工作总结介绍经验、报告科研成果等提供学术园地。本刊注重于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并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科研方法之间的争鸣和探索,为提高眼科临床诊疗、科研水平,推动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服务。一、报导范围有关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著、临床经验介绍、技术改进、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综述与讲座、学术动态以及书刊消息等。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 olygonum mu ltif 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我国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生于灌木丛中、山脚阴处或石隙中。生首乌具有润肠、通便和解毒等功效,生首乌经炮制后即成为制首乌,制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能。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类、羟衍生物及磷脂类等。羟衍生物是何首乌的水溶性主要有效成分,以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的量最高。二苯乙烯苷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功能、防治动脉硬化及保肝等作用[1]。何首乌的质量以往多以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埋藏法临床疗效。方法113例(156眼)翼状胬肉全部埋藏于上穹隆或下穹隆结膜囊下。随访12月~36月。结果113例翼状胬肉,术后复发21眼,复发率13.46%。结论翼状胬肉埋藏法,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背景 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缓解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给予光照可能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有利,但其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无影响报道较少.目的 观察夜间光照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64只SPF级新生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夜间光照组、OIR模型组、OIR联合夜间光照组,每组16只小鼠.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生长于正常空气(氧体积分数21%);OIR模型组和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于出生后第7天置于高氧环境(75%±2%)生长,出生第12天调整氧体积分数为正常;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于出生后第12~17天给予夜间光照,光照度为100 Ix.各组小鼠均于出生后第17天摘除眼球,采用ADP酶法制备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情况;视网膜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组视网膜中VEGFmRNA的表达.实验动物的使用和喂养遵循ARVO声明.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均无明显差异.OIR模型组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血管区,大量结构异常的新生血管形成.与OIR模型组相比,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以及新生血管分布密度减少.在实验后第17天时,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97±0.83)个和(1.00±0.72)个,OIR模型组为(38.57±5.01)个,而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6.92±3.39)个,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67,P=0.000),OIR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少于OIR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6,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少于OIR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单纯夜间光照组、OIR模型组和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94±0.07、2.08±0.50和1.43±0.21,各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8,P=0.003),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表达较OIR模型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3,P<0.05).结论 夜间光照可减少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2%利多卡因凝胶与1%丁卡因滴液在初发性翼状胬肉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初发性翼状胬肉150例(150只眼)进行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翼状胬肉切除同时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用1%丁卡因滴液。第二组用2%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和0.9%生理盐水滴液。术前疼痛患者均用丁卡因滴液。主要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疼痛情况。患者和医生术后即分别用10分线型类比量表进行疼痛和不适评估。手术分4步:(1)切开;(2)翼状胬肉切除;(3)结膜缝合;(4)修补。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过程中(第2步)患者平均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组和丁卡因组分别为3.58±2.20和3.88±2.16)。而在第3步,结膜缝合结膜期间平均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利多卡因组和丁卡因组分别为1.22±0.65和2.26±1.50),第二组患者疼痛轻。利多卡因凝胶组需额外滴液的平均次数(0.54±0.10)也显著低于丁卡因组(1.06±0.19,P=0.001)。结论 2%利多卡因凝胶和1%丁卡因滴液都是初发性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有效的表面麻醉药物,但利多卡因凝胶比丁卡因滴液应用更方便,不需频繁使用,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作为当今最常用的微创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虽然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其核心是减少病人的创伤和应激损害.它不仅要求手术微创,而且更重视围手术期的其他处理对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以达到病人快速康复的目的.目前,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临床最为成功的领域是结肠切除,并且病人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和器官功能等都可获得改善[1-2].但其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的人员组织在一起进行协作,其中护理在康复中起到积极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燕  邱红海  王玲丽 《全科护理》2011,9(27):2473-247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大出血的效果及手术前后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子宫大出血病人进行介入治疗,手术后给予中药穴位敷贴、中药泡脚等中医药特色护理,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结果]12例病人均成功止血,经精心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介入治疗子宫大出血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预见性护理,特别是手术后给予中医药特色护理,可明显减轻病人术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40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2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咪唑斯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96%,对照组为60.42%,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13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05),程度均较轻,治疗结束后自行消退。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中央角膜厚度。方法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正常人30例(60只眼)及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各30例(60只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0.553±0.025)mm、(0.547±0.030)mm及(0.540±0.019)mm,正常人群中央角膜厚度为(0.559±0.02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眼症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与正常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