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福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评价防控措施效果,为修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福州市2009-2014年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 福州市2009-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87 048例,年均发病率210.79/10万,2012年发病率(343.21/10万)最高.报告重症1 241例,死亡16例.6年的发病曲线基本相似,总体上呈5~6月和9~10月2个发病高峰.福州市城区(5个区)年均发病率高于郊县(7个县、市),重症率和病死率低于郊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例以≤5岁年龄为主(91.3%),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占97.2%.结论 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需采取以健康教育与促进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做好重点人群和场所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福州市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13-2022年法定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进行详细的描述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22年福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329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占73.25%,间日疟次之。在1-2月份和5-7月份有2个明显的高峰。自2020年开始福州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呈现明显的下降。2020-2022年的福州市疟疾年均发病率与2013-2019年的疟疾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46,P<0.01)。输入性疟疾以非洲地区输入病例为主,共计289例,占87.84%,主要来自尼日利亚、刚果金、喀麦隆等国家。在人群分布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0.75∶1,年龄分布以25~55岁青壮年为主。各型疟疾的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1),其中恶性疟确诊时间最短,中位数为3 d,间日疟次之。结论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前福州市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仍较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福州市医疗机构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对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3—2015年福州市医疗机构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2015年福州市医疗机构共报告128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其中包括1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22例甲型H1N1流感、3例H3N2流感和2例乙型流感,排除甲型流感、乙型流感、SARS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83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2月至次年5月),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75%(120/128)。病例数前三位为仓山区、闽侯县和晋安区。报告病例男女比例为2.05∶1;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职业以农民、家务和离退休人员为主。2013—2015年福州市报告1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22.22%(4/18)的病例通过流感监测系统发现,77.78%(14/18)的病例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发现。结论为了做好严重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应进一步完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坚持监测工作常态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福州市疟疾消除阶段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15—2018年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州市2015—2018年累计报告214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2015—2018年间2017年发病率最高(χ~2=16.79,P0.01),且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0.38,P0.01);病例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福清市病例数最多(60.8%);男性发病率较高(χ~2=136.99,P0.01);病例以20~49岁中青年为主(84.1%);农民、家务及待业劳务输出人员最多(87.4%);以恶性疟为主(78.0%);病例主要来自非洲(91.6%);媒介监测:共捕获蚊子5 469只,未发现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发现中华按蚊3 295只。结论福州市应加强出国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加强"三热病人"筛查和媒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福建省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了解不同暴露情形下感染和发病的风险。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福州市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在不同暴露情形下的续发率。结果福州市COVID-19疫情经历3个阶段。 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 159人,续发率为2.07%(24/1 159)。 代间隔中位数为12 d(2~21 d)。 密切接触者与病例的关系中,养老院被护理老人续发率最高(28.57%),其次是家庭成员(5.52%)、医务人员(3.23%)、亲戚(2.41%)和同事/同学(1.67%),各类密切接触者人群的续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76,P<0.001)。 接触方式中,护理(养老院)接触方式的续发率最高(28.57%),其次是同住(5.26%)、诊疗护理(3.23%)、做客(2.82%)、同幢楼(1.77%)和短时间谈话/办事(1.55%),不同接触方式续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075,P<0.001)。潜伏期中位数为5 d(1~12 d)。结论COVID-19传染性较强,对密切接触者特别是特殊人群或高风险人群实施及时、更严格的隔离医学观察,有助于减少续发病例并降低导致社区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福州市2016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防控效果,探讨有效控制登革热的策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登革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因素及特征.布雷图指数为蚊媒蚴虫密度监测的主要指标,采用自制防逃逸捕虫网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结果 福州市2016年共报告907例本土登革热病例,疫情涉及7个县(市)区,8-9月为发病高峰,期间报告病例798例(87.98%);闽侯县、仓山区、长乐县共报告801例(88.31%)本地病例;907例病例中,男性426例,女性481例,男女比0.89∶1.病例最小9岁,最大91岁,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4岁;发病人群以家务及待业为主281例(30.98%);88.75%的病例体温超过38℃.近半数的的病例有头痛、肌肉痛;以家庭为单位的本土登革热聚集性事件共发生55起,涉及118人.10月下旬,闽侯县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4.99,长乐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0.87,11月下旬仓山区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3.43.福州市共搜索592 279例病例,通过主动搜索发现了476例登革热确诊病例.2016年福州市本地登革热疫情系II型登革病毒引起.结论 加强蚊媒监测与病例搜索,多部门联动,在疫情早期采用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调查分析福州某幼儿园一起沙波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数据。结果该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12例,均为大二班学生,幼儿园罹患率为2.4%(12/499),其中大二班学生罹患率达31.6%(12/38);11份肛拭子标本共检测出9份沙波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81.8%(9/11);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及时控制。该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系沙波病毒感染所致,可能因未及时清理病例呕吐物和消毒厕所,主要传播途径为吸入呕吐物气溶胶和接触传播。结论应大力加强防病知识宣传,重点关注学校、托幼机构的聚集性疫情,做好学生和托幼儿童沙波病毒急性胃肠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福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制定防控策略。方法 从传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病例资料,分析疾病三间分布,探索影响发病因素。结果 2016-2021年福州市共报告病例1 637例。8-10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91.51%(1 498/1 637)。2016-2021年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3.24/10万、0.39/10万、0.64/10万、8.56/10万、0.05/10万、0.00/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36.568,P<0.001)。福州市12个区县均有报告登革热病例,其中年均发病率最高的5个县区为闽侯县、仓山区、台江区、长乐区和晋安区,分别为13.14/10万、8.20/10万、7.25/10万、3.54/10万和1.68/10万。男女比例为1.08∶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5~70岁,共报告1 211例,占73.98%;病例以待业为主,其他职业、农民次之,分别占35.61%、24.37%、19.00%。确诊时间中位数4.00 d,各年份确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780,P<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