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18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全身皮肤广泛性转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1岁。以不明原因、发现全身皮肤广泛性结节状肿物为首诊症状一月余就诊门诊。行皮肤结节活检病理报告转移性腺癌,于1991年7月收入住院。体检:颈根部可触一皮肤肿物,约3×4cm大小,质硬、固定,表面凸凹不平、无搏动、有触痛。全身以躯干为主,可见广泛性大小不等皮肤结节,大如蚕豆,小至黄豆般大小,质中、偏硬,略高出皮表,可移动,无红肿,无糜烂,孤立散在不融合,约24个结节状。在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散在4~5个肿大淋巴结,上腹部剑  相似文献   
2.
谷胱甘肽转移酶π在胃癌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光甘肽转移酶π(GST-π)与胃癌的分型、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鼠抗人GST-π单克隆抗体对80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GST-π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是性表达与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平均生存期有关(P〈0.05)。GST-π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不同生存年段中GST-π的表达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似文献   
3.
自体可溶性肿瘤抗原协同IL-2诱导外周血PBMC增殖及杀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自体可溶性肿瘤抗原(TSA)与IL┐2共同诱导PBMC增殖及杀瘤作用。方法分三组用APAAP法观察细胞表型,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及杀瘤活性(靶细胞为MNK45系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结果培养第7天TSA(10μg/ml)协同IL┐2诱导PBMC增殖显著高于单独IL┐2诱导(P<0.01)。且CD+8及CD+25表达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0,当效/靶比为80∶1时IL┐2诱导的PBMC杀瘤活性为48.6%,而10μg/mlTSA协同诱导PBMC杀瘤活性为86.3%。结论为研究TAK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提示该类细胞具有临床过继免疫治疗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复习了我院72例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与同时期Halsted根治术73例作比较。MRM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04%和50.59%,RM组分别为75.57%和55.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对腋淋巴结清除数目与局部复发率分别进行比较,两组也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对可手术的乳腺癌,除非肿瘤累及胸大肌或腋淋巴结转移较大而影响手术操作外,MRM为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将其分为I组(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组)30例和II组(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组)30例。结果 II组重建时间高于I组,而术中出血量、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优于I组,P<0.05,I组腹痛腹泻8例(26.7%)、反流性食管炎7例(23.3%)、"倾倒"综合征6例(20%),明显高于II组腹痛腹泻1例(3.3%)、反流性食管炎1例(3.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创伤小,更好的促进术后患者消化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60~1980年底共手术治疗乳腺癌767例,均经病理证实,并随访10~30年。全组总的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61.1%、45.0%、36.4%、27.0%。分析讨论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女760例,男7例;年龄23~79岁,平均49.2岁,以40~49岁为最多,占63.0%;病程1天至4年,平均10.2月,以6个月内最多占65.2%,6~12月占21.5%,1年以上占13.3%,肿瘤部位:左乳362例,右乳394例,双侧11例;外象限465例(占60.6%),内象限132例(占16.1%),上象限27例,下象限24例,中央部55例,全乳52例。肿瘤大小:直径≤5cm者495例,直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胃癌根治术的标本,收集到有关的淋巴结进行分析研究共转移的规律,并结合文献对清除范围进行讨论。材料和方法我科行R_2术式胃癌根治术377例,其中从1978年底~1984年底按全国胃癌手术规范的淋巴结命名、分组、分站,进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研究。符合标准的手术标本157例,进展期胃癌138例,早期胃癌19例,R_2术式13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P糖蛋白 (P- glycoprotein,P- gp)谷胱肽转移酶 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π GST- π)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鼠抗人 P- gp、GST-π单克隆抗体对 80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P- gp、GST-π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与生存期呈正相关 (P<0 .0 5 ) ,表达阳性者生存期长。结论 P- gp、GST- π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有关 ,可做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肽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GST-π)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抗鼠抗人P-gp、GST-π单克隆抗体对80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P-gp、GST-π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与生存期呈正相关(P<0.05),表达阳性者生存期长。结论P-gp、GST-π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有关,可做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不同分型,分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抗鼠抗人P-gp单克隆抗体JSB1对80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P-gp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Ⅰ期表达率53.5%,Ⅱ期表达率63.1%,Ⅲ期66.6%,呈正相关。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不同生存年段的P-gp表达率无差异(P>0.05),但P-gp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P-gp表达与胃癌的分期相关,与分型和预后无关,但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与生存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