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病历资料 患者王某,男,31岁.2002年5月5日因双下肢松弛性瘫痪2天人院.既往体健,病前无低血钾及心血管病史.入院前2天在中午饱餐后突然出现双下肢瘫痪,全身乏力,但神志清楚,入北京某医院,查血钾为2.5mmol/L,诊断为"低钾血症".入院后给予输液补钾等治疗,3天后症状有所改善而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38例脑出血(基底节区)治疗,观察了静点甘露醇配合使用人血白蛋白与单纯甘露醇疗效对比。方法:治疗组选用人血白蛋白10g,1次/d静点,配合甘露醇250mL每6h静点治疗,与对照组单纯静点甘露醇治疗对比,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评分量表--NIHSS量表评价。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脑出血(基底节区)配合人血白蛋白较单纯使用甘露醇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管搭桥术后的内膜增生往往导致手术失败,而内膜增生与搭桥血管内的流场密切相关,为改善搭桥血管中的流场结构,作者设计了偏心搭桥手术方法,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探索偏心搭桥和传统搭桥血管中流场的变化,为血管搭桥方法提供优化设计方案.方法16只犬随机分为偏心搭桥组和传统搭桥组进行血管搭桥,测定搭桥前后血管几何数据,搭桥后近心端及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和血压.按测定的血管几何数据,FLUENT6.2模拟搭桥血管内的流场.结果偏心搭桥近心端和远心端吻合口不在同一平面.传统搭桥中,主体动脉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处存在一个较低壁面剪切应力(WSS)区域及流体停滞点,离脚跟较近的一部分流体会形成涡漩,血流进入主体动脉后,还会表现出迪恩涡二次流;偏心搭桥中,主体动脉吻合口对应面上的低WSS区域和流体停滞点消失,血流接触到吻合口底面后,以切向旋转的方式改变其流动方向,不会形成涡漩,且当血流进入主体动脉后,立即发生螺旋流态且能持续很长一段.结论偏心搭桥能够产生血液旋动流,显著增加远心端血流量、提高WSS.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室温条件下考察大黄注射液与紫苏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制备大黄及紫苏注射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显微镜检查大黄及紫苏注射液配伍6 h内的外观、吸收度值、pH值以及微粒的变化.结果 配伍液外观、含量、pH值及微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黄和紫苏注射液配伍后稳定性良好,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血管吻合术对远心端血管吻合口血流量、血压以及内膜增生程度的影响。方法:16只犬随机分为偏心搭桥组和普通搭桥组行血管搭桥,搭桥后测定近心端及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和血压值;术后3个月牺牲动物,远心端吻合口切片,测定血管内膜厚度,比较不同血管吻合术内膜增生程度。结果:(1)偏心搭桥和普通搭桥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分别为(2.7±0.4)、(2.1±0.5)ml/s,偏心搭桥组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显著升高(P〈0.01);(2)偏心搭桥远心端吻合口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97±19)、(86±17)mmHg,而普通搭桥远心端吻合口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96±14)、(76±14)mmHg,偏心搭桥远组高于普通搭桥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偏心搭桥和普通搭桥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的血管内膜分别为(60.32±3.52)、(110.50±9.62)μm,差异显著(P〈0.01)。结论:偏心搭桥能够显著增加远心端血流量,抑制搭桥术后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的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入院确诊为输卵管妊娠且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MTX)肌内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1周后包块直径及血β-HCG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周后的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血β-HCG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西药治疗,两者协同增效,可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方法简单,易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PTFE套管对犬移植静脉动脉化的影响。
方法:36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静脉不加ePTFE套管,实验组移植静脉加ePTFE套管。采用同侧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术后2,6,10周处死动物,分离移植静脉,灌注固定。将移植静脉从中间剪断,近心端段靠近吻合口为a段,中间为b段,每隔3 mm横切a,b段,观察管壁增厚情况并测量壁厚。
结果:对照组a段外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6±0.09)mm,2,6,10周显著或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64±0.06),(2.20±0.51),(3.23±0.38)mm;b段内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6±0.09)mm,2,6,8周也显著或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59±0.05),(2.46±0.41),(2.01±0.11)mm。实验组a段外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1±0.09)mm,6,10周显著或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75±0.22),(1.31±0.21)mm;b段内侧壁厚度基础值为(0.41±0.09)mm,6,10周极显著增厚,分别为(0.70±0.04),(1.24±0.28)mm。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除2周管壁增厚显著减缓外,6,10周均极显著减缓(P<0.01)。
结论:移植静脉加ePTFE套管能减缓移植静脉的动脉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手术病人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且年轻女性多见因此其美观效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1995年11月Gagner[1]成功完成首例内镜下甲状旁腺手术,1997年Huscher等[2]率先施行了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并获得成功。自此,腔镜甲状腺手术因其较好的美观效果得以在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