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分类和理论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伦理学等方面,其影响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当代主观幸福感的确立,可作为个人生活满意度衡量依据,并将成为创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实验结果发现,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皱微循环的管袢数目、管长、管径、流速、流态、形态与100例健康人比较(P<0.01),异常率达70%。用活血化瘀药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60例,显效率达75%,与单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的60例显效率45%作对照比较,P<0.005。对40例患者作了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观察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并发现症状的改善和微循环异常的改善大致相平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92例亲—子同患精神分裂症(共194例)的临床经过与性别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资料表明:性别因素(特别是母体)对亲子两代的患病机率、病程经过、临床表现有一定影响,而对其发病年龄和病前人格无影响。在遗传过程中,性别似可修饰精神分裂症的基因表现型。故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为:在精神分裂症的医学—遗传学咨询临床中可作为半经验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导4例周期性冬眠症候群患者,男1例,女3例。年龄分别为27、34、52和60岁。常见症状:周期性不可遏制的睡眠发作、无力、淡漠、失眠、食欲增加、口渴以及经常性头痛(有时伴恶心,呕吐)。体征:一般为眼的运动障碍(瞳孔不等、睑下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90例儿童和少年患者:51例男孩、39例女孩。他们第一次找精神科医师求治的年龄为1—14岁。研究时他们的年龄为5—27岁。病史已观察了4—18年。患癫痫的病因为:传染病、与病理性分娩有关的一系列情况、分娩或合并损伤、病因不明疾患引起者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7.
1817年吉米·帕金森首先描写了这一疾病,因而以其名命名本病。但他认为该病的“感觉和智能未受损害。”19世纪末,法国有些学者开始注意到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精神活动障碍。晚近,对这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各种精神症状已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忧郁症、痴呆、多巴胺和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8.
调查5个精神分裂症家系的143名成员,发现22例精神分裂症,以及精神发育不全和神经症各3例,男多于女(为12:7),存活者预后较好,患者及同胞的繁殖力共同于正常人。认为精神分裂症传递方式可能为修饰。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9.
尽管临床上检查掌颏反射已成为一种常规,但其在诊断上的意义尚不十分明确。 1920年Marinesco和Radovici认为这一反射弧经过正中神经、尺神经、脊髓侧柱、第6~8颈神经根、面神经核、面神经。掌颏反射机制尚不清楚。正常人也有这一反射,有的认为只占7%,有的则认为占50%。然而,人们将很明显的掌颏反射看成是口自动症反射的一种。当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相互联系有障碍时才出现。在此,一些作者认为本反射见于锥体系统损害,而另一些作者认为其产生与抑制和调节脑干内一  相似文献   
10.
感觉障碍在精神症状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往往与大脑损害有关,许多文献资料和本文的观察都证实了临床上儿童大脑疾患(包括儿童丘脑下损害)时内感性不适(?)的表现并非少见.本文是研究儿童、少年丘脑下损害时内感性不适症状群的临床表现.共观察了36例7岁到16岁的儿童,男14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