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国人使用地诺前列酮足月妊娠引产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地诺前列酮是外源性前列腺素E_2,普贝生是商品名,国外应用该药有多年经验。国外研究肯定了它的安全性、有效性,但进口药品对国人是否同样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国内对此药的报道多为描述性或病例对照研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单  相似文献   
2.
王欲  杜鹃 《山东医药》2011,51(6):52-53
目的观察双胎孕妇产前母体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检测26例双胎孕妇(观察组)和215例单胎孕妇(对照组)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肝脏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凝结时间两组相比P均〉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关(r=-0.373,P=0.036),与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血细胞计数、其他凝血指标、肝脏功能等无关(P均〉0.05)。结论双胎孕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纤维蛋白原含量负相关。双胎妊娠产前母体血液不但呈高凝状态,继发性纤维溶解也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孕鼠在强迫游泳实验(FST)中的绝望状态,检测FST后孕鼠海马区雌激素α受体(Erα)的表达,初步探讨孕鼠FST时绝望状态与海马区Erα水平的关系.方法 同批次雌昆明鼠,包括28只孕鼠和20只对照鼠;进行6次FST,记录第2次和第6次的不动时间.FST后小鼠大脑标本以海马为中心作冠状面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α的表达.结果 孕鼠在第2次和第6次FST中不动时间(分别为149.21±56.10 s、178.54±35.54 s)均长于非孕鼠(118.80±52.72s、150.15±37.92s),P分别为0.024、0.011.孕鼠和对照雌鼠海马区均有Erα表达,但孕鼠Erα组化评分(3.86±2.69)高于非孕鼠(1.54±1.85),P为0.008.小鼠海马区Erα免疫组化评分与第2次FST、第6次FST的不动时间均有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332、0.394,P值分别为0.021、0.006.结论孕鼠在FST中比非孕鼠表现出更明显的绝望状态;其海马区Erα表达水平亦增高,可能与妊娠期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4.
颞骨内部结构众多而精细 ,位置重叠 ,方向各异 ,是人体最复杂的解剖区域之一。由于断面切片技术的限制 ,迄今为止仍缺乏与 HRCT、MRI扫描图像相对应的薄层断层解剖资料。在 CT、MRI等二维图像上难于反映颞骨内各结构的空间关系 ,根据二维影像来想象各结构的空间关系 ,往往难于形成准确的印象。本实验采用生物塑化技术 (plastination) ,在横断、冠状及矢状位三个方位上 ,将人体颞骨制作成片间距 1.5 mm、厚度 1.2 mm的薄层断面标本 ,分别在肉眼及显微镜下对各层进行观测记录 ;利用我们与清华大学开发的计算机三维重建系统。在 SGI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妊娠结局的孕妇产前外周静脉血浆D-二聚体(DD)浓度的变化。方法:422例不同妊娠结局的孕妇分为17组,比较各组产前母体DD浓度的差异;分析DD浓度与年龄、孕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肝脏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54例健康足月孕妇的DD浓度高于健康成人的截断值(P=0.002);妊娠并发DIC、双胎、死胎等3组患者的DD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337),均高于健康足月孕妇(P=0.016,0.000,0.001);其余14组孕妇DD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735)。DD与凝血功能(TT、PT、PTA、APTT)、孕周存在直线关系,与年龄、血细胞计数、肝脏功能等无直接相关,多元回归模型为DD=-11004.4+193.818TT+582.595PT+2009.9PTA+37.416APTT-36.363×(孕周),复相关系数为0.658,P=0.000。结论:产前母体DD基础水平升高,DD筛查产前凝血与纤溶异常需要新的截断值;妊娠并发DIC、双胎、死胎患者DD浓度进一步上升,需密切关注血液纤溶变化;DD浓度与凝血功能相关,产前血液高凝常伴随纤溶增强。  相似文献   
6.
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在SGI工作站上,对踝、距下关节骨骼及外侧区韧带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并且,所有结构在任意角度,并且,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结论: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断面标本制作技术和contours marching cubes算法,较之以往的三维重建研究,图像显示效果更好,较清晰地反映了各结构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7.
肝及肝内管道主支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肝脏及依据肝内格利森(Glisson)系统第三级分支所划分的肝段数字化可视模型,为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肝段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我所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肝脏部位连续图像,观察其二维形态结构,并运用体数据绘制及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分别在Intel Pentium 4处理器计算机和SGI工作站上对肝脏、胆囊外形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肝脏及肝内管道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肝脏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分布特点和相互问的三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并可对二维重建模型进行任意经线和角度的适时三维测量。结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提供完整而精确的解剖学断面数据,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重建可视化模型准确反映出该肝脏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管道间的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学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于第一产程不同时期使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初产妇144例,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实施分娩镇痛者为观察组,并按照实施分娩镇痛的时机分为观察组1(宫口扩张<3 cm)、观察组2(宫口扩张3~4 cm)和观察组3(宫口扩张>4 cm)。比较各组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助产分娩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1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其他组(P<0.01),各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各观察组间侧切分娩率、助产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组比较观察组3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观察组1组(P<0.01),观察组3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1组(P<0.01)。观察组1、2、3组及对照组新生儿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分娩镇痛技术可显著降低分娩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死胎患者分娩前母体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比较27 例死胎患者和293 例健康孕妇产前凝血与纤溶
检验学指标的差异,分析死胎患者产前D-二聚体浓度与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肝脏功能等临床指标的
相关性。结果死胎患者的产前母体D-二聚体水平[409(102~18 021)μg/L]高于健康孕妇[216(10~850)μg/L]( =0.000),而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凝结时间与健康
孕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死胎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
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结时间)、肝脏功能(白蛋白、球蛋白、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总胆红素)等18 项指标均不相关( 分别为0.114、0.239、0.174、-0.182、
-0.268、-0.160、0.267、0.006、-0.131、-0.204、-0.023、-0.277、-0.069、0.165、0.249、-0.041、-0.103、-0.016, P均>0.05)。结论
胎患者分娩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母体血液不但呈高凝状态,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也增强。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及产后母体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下产生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一个片段,是诊断继发性纤溶亢进特异性较强的指标。妊娠期凝血与纤溶系统活性因子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形成后纤溶也增加,因此DD也常用于产科,监测分娩前后母体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的变化。临床常出现孕妇、产妇无明显原因的DD异常增高,甚至高达截断值的10倍以上[1]。妊娠期及产后DD究竟呈何变化,预测和诊断血栓、纤溶亢进是否真正具有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