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金纳多治疗老年痴呆症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2月我院采用金纳多治疗老年痴呆症 50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该期在我院住院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 50例 ,其中男 37例 ,女 1 3例 ,年龄 67~ 83岁 ,平均(74 2 4± 3 49)岁。病程 <1年者 4例 ,1~ 5年者 45例 ,>5年者 1例 ;Alzhei mer病 8例 ,血管性痴呆 36例 ,混合性痴呆 5例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1例。1 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 1 0版 (ICD - 1 0 )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并排除心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病患者 ,…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前列地尔治疗前、后纤溶、凝血系统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脑梗死的纤溶、凝血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37例脑梗死患治疗前、后纤溶、凝血系统指标。结果:经前列地尔治疗14天后,纤维蛋白原(Fg)、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D-二聚体(DD)显减少,P均<0.01,抗凝血酶Ⅲ(AT-Ⅲ)显增加(P<0.05)。结论:前列地尔有降低高凝状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JAK/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胆囊癌细胞株GBC-SD用IL-6或IL-6+AG490(JAK/STAT3通路抑制剂)作用后,分别用MTT法检测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侵袭能力;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IL-6(10,50,100 ng/mL)作用后,GBC-SD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均P<0.05),AG490能取消IL-6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IL-6作用GBC-SD细胞后,细胞侵袭能力及MMP-9的分泌明显增加(均P<0.05),细胞p-STAT3和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加入AG490后,以上作用均被取消.结论:IL-6能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增殖通和侵袭,其作用可能与其活化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上调下游的MMP-9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通过分析中风患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栓塞)血清中钙、镁离子浓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探讨钙、镁离子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脑梗塞组30例,脑出血组21例,正常对照组30例。三组均检测空腹血清中钙、镁浓度。结果 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清中Ca^2 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中Mg^2 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脑梗塞血清Mg^2 含量明显低于脑出血(P<0.05)。结论 脑血管病时,脑损伤与Ca^2 、Mg^2 均有关,治疗时应重视。  相似文献   
5.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梅平 《海峡药学》1999,11(2):57-58
作者对近3年住院患脑卒中后56位患者进行Zung量表自评,按量表评定方法检出抑郁症者27例,占检测率47%。应用百忧解治疗抑郁症25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以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住院患者男20例,女5例;年龄60~78岁,平均72.5岁。原患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8例;脑动脉硬化白质病变3例;脑叶硬死9例;脑出血5例;病程1~15年。住院期间行临床观察,体检及Zung量表自评,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Ⅱ-R)抑郁发作标准。1.2评定方法1.2.1条件参加评定者均为意识清楚,检查合作,无智力障碍及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银杏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并在治疗前后通过与认知功能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及简易智能状态评定量表(MMSE)测定EGb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2000-03/2004-09福建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银杏提取物注射液30mL加入50g/L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MMsE及事件相关电位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小学患者:治疗前(17.56&;#177;1.89)分,治疗后(19.43&;#177;2.1)分,中学患者:治疗前(21.03&;#177;1.15)分,治疗后(21.93&;#177;2.9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53,2.8443,P&;lt;0.05),治疗组治疗前后ERP靶N1,P2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N2潜伏期(治疗前(275.24&;#177;49.08)ms,治疗后(252.39&;#177;26.24)ms]有显著性意义(t=2.6927,P&;lt;0.05),P3潜伏期[治疗前(402.91&;#177;22.48)ms,治疗后(385.06&;#177;14.40)ms]及p3波幅[治疗前(3.58&;#177;1.41)μV,治疗后(4.53&;#177;1.26)μV]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4525,2.9466,P&;lt;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ERP靶N1,P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2,P3潜伏期,P3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银杏提取物治疗VD,改善VD患者的智能、记忆功能等有一定疗效,ERP的测定能客观反应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林昭敏  吴静  王梅平 《海峡药学》2009,21(10):101-103
目的评估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对35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疗程12周。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判定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谱勒(TCD)检测平均脑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治疗前后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予尼莫地平治疗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用药后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改善(P〈0.05),用药后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提高(P〈0.01),尼莫地平不良反应轻。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内皮素 -1(ET-1)是被认为目前体内最强的血管收缩活性肽 ,是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损伤因子。本组 73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 ET-1的检测 ,为研究老年脑血管病的预后、预防及治疗提供一种检测手段。方法   73例脑血管组 ,其中脑出血 12例、脑梗死 2 6例、脑腔隙性梗死 2 4例、TIA11例、对照组 3 0例 ,分别进行血浆 ET-1检测 ,同时分组比较。 结果  脑血管组与对照组比、脑梗死组与脑腔梗组比、脑腔梗组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1、P<0 .0 5、P<0 .0 1)。结论  血浆 ET-1增高值与病灶、病情的严重性有关 ,脑腔隙性梗死 ET-1增高虽低于脑梗死组 ,但仍高于对照组 ,因此测定血浆 ET-1有利于临床对病情的分析、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银杏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EGb)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并在治疗前后通过与认知功能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及简易智能状态评定量表(MMSE)测定EGb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2000-03/2004-09福建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银杏提取物注射液30mL加入50g/L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MMSE及事件相关电位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小学患者:治疗前(17.56±1.89)分,治疗后(19.43±2.1)分,中学患者:治疗前(21.03±1.15)分,治疗后(21.93±2.9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53,2.8443,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ERP靶N1,P2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N2潜伏期[治疗前(275.24±49.08)ms,治疗后(252.39±26.24)ms]有显著性意义(t=2.6927,P<0.05),P3潜伏期[治疗前(402.91±22.48)ms,治疗后(385.06±14.40)ms]及P3波幅[治疗前(3.58±1.41)μV,治疗后(4.53±1.26)μV]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4525,2.9466,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ERP靶N1,P2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塞128例临床观察林锦镛王梅平宋丽英刘江生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常见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本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随着社会老年人的增多,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蝮蛇抗栓酶在临床上的应用,使本病的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