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析通气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结果RR、HR、PaCO2、PaO2、PO2/FiO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ARF的氧合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症感染患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42例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以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29例,占69.05%,其次是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分别是7例和6例,占16.67%和14.29%;致2个器官衰竭的14例,占22.22%,3器官衰竭的27例,占64.28%,3个以上器官衰竭的5例,占11.9%.感染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与感染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因伴有心血管功能障碍合并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9.52%,其它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 对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应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如患者合并3个以上统器官功能障碍则预后不良,容易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观察组血气指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再插管率、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治疗后的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心率、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析通气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结果RR、HR、PaCO2、PaO2、PO2/FiO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ARF的氧合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治疗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乌司他丁针剂2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次静滴1h,每8h1次,连续用药7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反应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后第1,4,7天的血清TNF-α、IL-1、IL-6的浓度,观察治疗过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例数、ICU的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天后,两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4天和第7天,观察组中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临床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疗效肯定[1-2].因此,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呼衰患者中的作用和合理有效的通气方法十分重要.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8年8月本院收治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伤弧菌是一种自然生长在温暖海水中的革兰氏阴性弧菌,嗜盐性,毒力较强,由该菌引起的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肢体软组织损害及严重脓毒症.该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数病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75%[1].急诊医生是多数创伤弧菌脓毒症的首诊医生,是降低该症病死率的第一道防线,提高首诊医生的诊断意识,采取合理的诊断策略,及早积极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近年来对ARDS病理的进一步研究,机械通气策略也由过去的大潮气量逐渐发展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本文通过阐述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新发展,为临床通气治疗ARDS患者提供参考。ARDS机械通气治疗近期有望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0.
王柏磊  叶雨 《河北医学》2012,18(11):1605-1607
目的:评价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为危重病人镇静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分别给予负荷量后改为维持量.丙泊酚组先静注丙泊酚1.0mg/kg行镇静诱导,再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咪唑安定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镇静诱导,再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两组均根据Ramsay分级标准,通过调整用量控制患者于Ramsay评分Ⅲ-Ⅴ级.分别记录起效时间,维持镇静的剂量及苏醒时间,停药后再入睡和恶心等情况及两组药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均能达到ICU病人所需的镇静效果.丙泊酚组较咪唑安定组苏醒时间快,且苏醒后再入睡和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但丙泊酚组镇静期间有心率减慢、低血压的情况.结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优于咪唑安定,但需长时间镇静、心血管功能较差或不全的患者更宜用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