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海口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孕产妇死亡评审情况,为制定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海口市2010—202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和按十二格表法评审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分析海口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布、死亡评审结论和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2020年海口市本地户籍活产数共为232 088例,死亡孕产妇31例,死亡孕产妇年龄17~43岁,平均(30.71±5.82)岁。死亡孕产妇年龄25~43岁18例(占58.1%)。高中或中专以下学历22例(占71.0%)。家庭人均年收入<8 000.0元22例(占71.0%)。孕期保健情况平均(5.12±3.47)次;前三位死亡原因分别为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8例(占25.81%),产科出血5例(占16.13%),妊娠合并肝脏疾病3例(占9.68%);对比2010—2015年与2016—2020年两个时期的孕产妇死亡率和评审结果,两时期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十二格表法评审孕产妇死亡病例,20例可避免死亡,10例不可避免死亡,1例未评审。可避免死亡的前三位影响因素包括医疗保健机构的环节知识技能、个人和家庭以及居民团体的环节知识技能、医疗保健机构环节管理。结论 高龄、低文化水平和低家庭收入孕妇为海口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孕产妇预防工作应关口前移至婚前、孕前保健阶段,另是加强医疗机构人员医疗保健专业技术水平,以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预处理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和术后均给予米非司酮。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和治疗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Ang-2和VEGF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存在明显差别:对照组复发5例,观察组无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2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E2、FSH和LH水平无差别(t=-0.012、0.114、-0.106,P=0.495、0.455、0.458),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E2、FSH和LH水平高于对照组(t=-4.302、-5.664、-2.48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ng-2和VEGF水平无差别(t=0.020、-0.011,P=0.492、0.496),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Ang-2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t=19.304、2.90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χ~2=6.487,P=0.011)。结论米非司酮预处理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激素、Ang-2和VEGF水平,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监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妇女中的应用,为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96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研究及随访,其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59例及宫颈癌Ⅰ期患者37例。观察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率、转阴率、术后HR-HPV负荷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宫颈病变残留及复发率。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感染率为88.71%,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为70.37%,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为83.72%,宫颈癌Ⅰ期为86.49%,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4,P=0.058);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Ⅰ期的HR-HPV负荷量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宫颈病变治疗后HR-HPV总转阴140例,总转阴率为71.43%,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42例,占30.00%,宫颈上皮内瘤变Ⅱ34例,占24.29%,宫颈上皮内瘤变Ⅲ34例,占24.29%,宫颈癌Ⅰ期30例,占21.43%,但各级别的HR-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4)。结论 HPV感染在行宫颈病变治疗患者随访中是一项重要指标,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发生宫颈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对宫颈病变发生率及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建卡行产前阴道分泌物检测时发现有宫颈炎症的1 682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于下次产检行流式杂交与基因芯片(flow-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genechip, HybriMax)技术进行HPV检测,收集孕妇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初次怀孕年龄、孕产次和母婴妊娠结局等资料,分析是否发生HPV感染及不同HPV分型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HPV感染率为29.9%(502/1 682)。单一HPV感染398例(79.3%),感染率23.7%,多重HPV感染104例(20.7%),感染率6.2%。高危亚型HPV感染患者发生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亚型HPV感染患者[46.0%(189/411) vs. 25.3%(23/91); χ2=13.099, P<0.001];高危亚型HPV感染患者的LSIL病变发病率高于低危亚型感染者(χ2=3.940, P=0.047)。HPV感染孕妇与未感染HPV孕妇比较,感染组孕妇初次性生活年龄、初次怀孕年龄更小,孕次、产次>2次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孕妇[22.3%(112/502) vs. 5.9%(65/1 108); χ2=95.473, P<0.001]。HPV感染孕妇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HPV感染率较高,高危亚型HPV感染患者发生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风险较低危亚型更高。对HPV感染的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阻止疾病的癌变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lncRNA MALAT1通过miR-128-3p/SALL4调控人绒毛膜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期间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83例绒毛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分别作为绒毛膜癌组与对照组,体外培养人绒毛膜滋养细胞HTR-8/Svneo、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JAR细胞,取JEG-3细胞,分为对照组、si NC组、sh lncRNA MALAT1组、sh SALL4组、sh lncRNA MALAT1+inhibitor NC组、sh lncRNA MALAT1+miR-128-3p inhibitor组、sh SALL4+inhibitor NC组、sh SALL4+miR-128-3p inhibitor组,qRT-PCR法测定组织、细胞中lncRNAMALAT1、miR-128-3p、SALL4mRNA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OD450值,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细胞数与迁移细胞数,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miR-128-3p与lncRNA MALAT1、SALL4靶向关系,WB试验测定SALL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OEC)患者血清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糖类抗原125(CA125)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118例,按照病理结果分为OEC 68例(OEC组)和除OEC外的卵巢良性囊肿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常规、血CA125、MLR、PLR水平,分析MLR、PLR、CA125对OEC的诊断效能。 结果OEC组患者术前和术后MLR、PLR、CA125水平均高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Ⅲ、Ⅳ期OEC患者术前MLR、PLR、CA125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MLR、PLR、CA125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测(P<0.05)。术前OEC组妊娠者MLR、PLR、CA125水平低于OEC组未妊娠者(P<0.05)。 结论腹腔镜OEC患者血清MLR、PLR、CA125水平较其他类型囊肿患者异常升高,MLR、PLR、CA125三者联合检测对OEC的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普瑞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9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4)。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以曲普瑞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肌瘤体积、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S/D)]、血清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4.5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瘤体积和症状积分、血清LH、E2、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动脉RI、PI及S/D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A125、CEA、MMP-9、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