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目的 对比研究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ERBL)与经典外科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及胃肠外科住院,分别行ERBL及PPH的Ⅱ度和Ⅲ度痔疮患者各40例。观察组为ERBL手术患者,对照组为PPH手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ERBL组套扎环数量与套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ERBL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P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ERBL组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疼痛及里急后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PH组(P=0.004和P=0.04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608)。不同套扎环数量与ERBL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ERBL及PPH治疗痔疮的总有效率相仿,但EBRL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PP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PH组,且不同套扎环数量对ER...  相似文献   
3.
军队职工参加属地医疗保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军队医改精神,我院率先在兰州部队推行本单位军队职工(员)中推行职工医疗改革,含离、退休在内的全院241名职工(员)参加了属地基本医疗保险。现将我们的做法和几点思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型辅助技术圈套器联合棉线在内镜黏膜下剥离上消化道早癌病变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2019年2月在该院内镜中心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牵引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改良牵引组使用圈套器联合棉线牵引辅助行ESD,分别从手术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肿瘤部位及直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完整切除率为100%。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3.95±13.04)min,改良牵引组为(50.95±12.62)min,改良牵引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P<0.01)。对照组有2例发生术中出血、2例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均通过内镜下处理好转出院。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21±3.74)d,改良牵引组为(6.05±2.56)d,改良牵引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1)。所有标本术后病理底切缘及侧切缘均为阴性。40例患者术后随访至截稿时均未复发,无术后食管胃狭窄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圈套器联合棉线牵引辅助装置能给ESD操作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该装置组合简便,能作为ESD治疗黏膜病变过程中的一个有效辅助装置。  相似文献   
5.
1988年以来,笔者采用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BAI)治疗中晚期肺癌82例.297例次。完全缓解(CR)21例(25.6%),其中12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未按约继续治疗,在完全缓解后3~15个月临床症状加重,病灶复发或产生转移,大大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和延长了治疗时间,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2岁至79岁,平均59岁。X线分型:中央型9例,周围型3型。病理分型:鳞癌7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低分化腺癌1例,未定型2例。按TNM分类。正期5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Ⅳ期2例(对期及Ⅲa期均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12例共…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后初次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 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因初次发生ACS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的患者及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共210例,分为3组,PPI组(服用PPI+初次发生ACS)患者7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62.80±11.87)岁;ACS组(未服用PPI+初次发生ACS)患者7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62.66±12.13)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患者(未服用PPI+未发生ACS)70人,其中男性54人,女性16人,平均年龄为(62.96±9.09)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DMA浓度,同时测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3组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各项生化指标及ADMA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ADMA水平与ACS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PPI组和ACS组的血清AD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585、-4.793,P均<0.001);PPI组的血清ADMA水平高于A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750,P<0.001);PPI组和ACS组(即ACS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与年龄、性别、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无相关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MA水平是初发A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17,OR=1.017,P<0.001)。 结论服用PPI后初次发生ACS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未服用PPI的初次发生ACS患者;初次发生ACS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ADMA升高是初次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断臂寄生大腿及二期再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30日14时许,我科收治一例右前臂中段绞轧离断伤患者,急诊行离断右前臂左大腿上段暂时寄生及残端清创缝合术。26d后行原位二期再植,同年11月行右前臂功能重建,目前右手能持物,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右前臂中段被机器绞轧离断2h急诊来院。入院查体:心率:128次/min,血压50/0mmHg,呼吸26次/min。急性重度贫血貌,烦躁,呈休克状。右前臂中段完全离断,残端有少量渗血,污染严重,局部肌肉组织毁损,部分裸露肌肉发暗,远近段皮肤广泛剥脱。离断肢体皮肤剥脱至腕关节,屈…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放置引流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观察其疗效,并与单纯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疗效作对照。方法:采用Z型不锈钢丝为骨架、两面覆盖硅橡胶薄膜的卷曲型支架。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放置支架,并摄片观察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结果:17例共放置23个支架,随访显示上颌窦引流通畅,慢性炎症均治愈。6个月后支架均被取出,再随访4-6个月,上颌窦口开放良好,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鼻道上颌窦口造术。结论: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结合支架引流治疗慢性鼻窦炎较单纯造口术术后处理简便,引流效果好,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系统在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证实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细胞介导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方法对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98例高龄患者ERCP及EST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进行ERCP及EST治疗80例,完成70例。其余18例进行ERCP术,成功17例。发生并发症12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急性胰腺炎5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简化操作、默契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