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1.
目的 对冬虫夏草真菌蝙蝠蛾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hepiali发酵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凝胶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蝙蝠蛾拟青霉菌发酵菌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2E, 24R)-麦角甾-7, 9, 22-三烯-3β-醇(1)、(22E, 24R)-麦角甾-7, 22-二烯-3β, , 6β-三醇(2)、(22E, 24R)-麦角甾-6β-甲氧基-7, 22-二烯-3β, 5α-二醇(3)、胡萝卜苷(4)、环 (亮-色) 二肽(5)、环 (异亮-色) 二肽(6)、环 (缬-色) 二肽(7)、4-(2-甲酰基-5-羟甲基-1-氢-吡咯-1-基) 丁酸(8)、4-(2-甲酰基-5-甲氧基甲基-1-氢-吡咯-1-基) 丁酸(9)、5-羟甲基糠酸(10)、琥珀酸(11)。结论 化合物1249均为首次从拟青霉(瓶梗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杨国勋  王文宣  胡长玲  楼滨  熊娟  胡金锋 《中草药》2014,45(18):2597-2601
目的研究臭梧桐Clerodendrum trichotomum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并结合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根据化合物对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生成的抑制作用考察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臭梧桐干燥根中分离到4个24-乙基胆甾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ethyl-7-oxocholesta-5,22(E),25-trien-3β-ol(1)、decortinone(2)、22-dehydroclerosterol(3)和clerosterol(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臭梧桐的根中分离得到,并确定化合物1的24位的绝对构型为S型。体外抗炎活性筛选显示化合物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IL-1β诱导的结肠癌HT-29细胞中IL-8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4.
附子乃阴症要药,用之得当功效非凡,然用之不当则为患非浅,故近代名医恽铁樵云:“附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的药物”?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仲景,至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关于附子的运用五十一条,三十三方,遍及伤寒和杂病,为附子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就其有关附子的功用、配伍以及运用作一浅析,以便提高对附子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其临床应用。 1 附子的功用与主治 根据仲景方中关于附子的运用,归纳其功用主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回阳救逆 仲景每用附子辛温大热“斩关夺将”之气势,治疗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精神萎糜、吐利腹痛、大汗淋漓、脉沉微等亡阳厥逆之证,以收回阳救逆之功。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中之附子即取此义。  相似文献   
5.
合成拟除虫菊酯发源于天然除虫菊花(chrysanthemum cinerariaefolium)的有效杀虫成份。溴氰菊酯是近年合成的除虫菊酯类农药中的一种,产于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本文9例患者所误服的药剂即是本品,现结合动物实验结果一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蝙蝠蛾拟青霉菌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冬虫夏草真菌蝙蝠蛾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hepiali发酵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凝胶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蝙蝠蛾拟青霉菌发酵菌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7,9,22-三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2E,24R)-麦角甾-6β-甲氧基-7,22-二烯-3β,5 α-二醇(3)、胡萝卜苷(4)、环(亮-色)二肽(5)、环(异亮-色)二肽(6)、环(缬-色)二肽(7)、4-(2-甲酰基-5-羟甲基-1-氢-吡咯-1-基)丁酸(8)、4-(2-甲酰基-5-甲氧基甲基-1-氢-吡咯-1-基)丁酸(9)、5-羟甲基糠酸(10)、琥珀酸(11).结论 化合物1、2、4~9均为首次从拟青霉(瓶梗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切除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7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包绕血管、肿瘤与面神经粘连、肿瘤压迫脑干导致脑干水肿等因素与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97例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乙状窦后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172例,次全切25例,全切率87.31%。术后出现新发并发症26例,无死亡病例。25例次全切患者中11例术后行伽马刀治疗,随访期间肿瘤无明显进展。术后KP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28)。全切组中肿瘤直径>3 cm的比例、肿瘤包绕血管的比例、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的比例和肿瘤压迫脑干导致脑干水肿的比例均低于次全切组(均P <0.05),有术后并发症组中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的比例和肿瘤压迫脑干导致脑干水肿的比例均高于无术后并发症组(均P <0.05)。结论 肿瘤直径、肿瘤包绕血管、肿瘤与面神经粘连及肿瘤压迫脑干导致脑干水肿是听神经瘤切除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肿瘤与面神经粘连及肿瘤压迫脑干导致脑干水肿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