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药物溶栓的方法、护理及效果。方法:用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10万u,用4?号头皮针朝吻合口离心方向刺入血管内,用微量泵在30分钟内将尿激酶匀速注入,保留针头。注入尿激酶时,在穿刺点上方5~10cm处束扎止血带,定时松解,同时用手轻压栓塞部位。注意内瘘血管震颤和血管杂音变化情况。血流恢复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u,连用3天,并在24小时内安排血液透析1次。结果:32例,44例次内瘘溶栓,成功30例,失败2例与栓塞时间过长有关。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早期局部溶栓治疗内瘘栓塞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等的相关因素和预警因子。方法:4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透组)及42例年龄、性别相同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并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颈、股动脉后壁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并行斑块积分;颅脑CT扫描探查有无脑梗死灶。所获结果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透组CRP阳性率高(33.3% vs 0%,P<0.001);颈动脉、股动脉后壁IMT增厚(分别为1.52±0.49 m vs 0.88±0.26 mm,P<0.001;1.37±0.48 mm vs 0.86±0.33mm,P<0.05),斑块积分增高(分别为4.00±3.03 vs 0.43±0.96,P<0.001;1.45±1.91 vs 0.24±0.86,P<0.05);脑梗死患病率高(28.6% vs 0%,P<0.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血透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与脑梗死患病率明显相关。彩色多普勒检查可用于监测血透患者外周大中型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为早期应用脑梗死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近 8年来共收治急慢性肾衰患者 150例,并发高钾血症9例,发作14次,经抢救成功者5例9次,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24~72岁,平均39岁。原发病:慢性肾炎6例,慢性肾盂肾炎合并结石梗阻、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双肾结石各1例。其中1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合并肺部感染。尿量均<100ml/24h,血钾 6.5~8.2mmol/L,平均 7.1mmol/L。9例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内瘘对透析效果和患长期生存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内瘘手术方法大多是上肢前臂腕纹上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实践中该术式时有因增加回心血量,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本采用鼻咽窝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端端吻合能有效地控制吻合口血流量,既不诱导高输出性心力衰竭,又不增加远期内瘘并发症,且能满足常规血液透析的血流量要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与红细胞生成素(EPO)联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HD患者2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3例,每次透析结束后A组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 g.B组除左旋卡尼汀外,每周给予EPO 120U·kg-1,皮下注射,疗程10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等变化.结果两组精神状态、体力、食欲、透析中低血压等症状均有改善,B组改善更为明显.与A组比,B组的干体重及血浆蛋白升高(P<0.05).血红蛋白、红血球压积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药联用可改善H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安徽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MBD)现状;探讨高磷血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在安徽省皖南、皖中、皖北26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9家,二级医院7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等.分别以肾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KDOQI)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为标准,观察血校正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达标情况,将其达标率与透析预后和实践模式研究(DOPPS)3和DOPPS 4比较;并对不同等级医院MHD患者血校正钙、血磷、iPTH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 (1)入选病例2774例,其中男性1662例,女性1112例,平均年龄(52.4±14.4)岁.平均透析龄(45.4±39.1)个月.原发病位于前3位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49.8%)、高血压肾硬化症(18.7%)、糖尿病肾病(15.4%).(2)以KDOQI指南为标准,安徽省MHD患者校正钙、血磷、iPTH达标率分别为40.1%、36.9%、23.0%,低于DOPPS 3(50.4%、49.8%、31.4%)及DOPPS 4(56.7%、52.6%、29.6%)(均P< 0.01);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iPTH达标率偏低(P<0.05),而血校正钙、血磷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以KDIGO指南为标准,上述各指标达标率分别为52.0%、21.6%、47.8%.(4)不同等级医院进行比较:三级医院患者血磷、血iPTH达标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均P< 0.05),而血校正钙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MBD治疗状况:以KDIGO指南为标准,低钙、高磷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不当治疗分别占46.4%、47.0%、31.8%.(6)性别、透析龄、血红蛋白、地区分布、经济收入水平与高磷血症发病率无关;超重、血清白蛋白升高为高磷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入住三级医院、年龄增加是高磷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安徽省MHD患者血钙、血磷以及iPTH达标率不容乐观.三级医院MHD患者MBD控制情况较基层医院更为理想,提示加强监测与管理有望提高达标率.超重、血清白蛋白升高为高磷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入住三级医院、年龄增加是高磷血症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2010年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调查数据,分析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调查了安徽省18岁以上常驻居民3 800例,其中资料完整者3 374例。检出高尿酸血症患者26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27例,粗患病率为7.70%。经安徽省常驻人口年龄、性别校正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7.04%、7.8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民族、文化程度、肥胖、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及慢性肾脏病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与国内外研究一致,积极控制体质量和血脂、减少饮酒有助于预防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8.
方桂莲  王成付 《安徽医药》2013,17(2):343-345
目的探讨运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联合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在156例维持性血透(MHD)患者中选择合并难治性高血压10例、皮肤瘙痒15例、不安腿综合征5例等共30例,采用高通量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等多种血液净化方法联合治疗。结果30例患者透析并发症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多种血液净化方法联合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9.
<正> 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突发性耳聋甚少,迄今国内报道为数不多。我院自1987年来收治150例终末期肾病(ESRD)行 HD治疗患者中有3例合并突发性耳聋。本文旨在对其发病机理加以探讨。 例1 汪某,男,45岁。患糖尿病肾病肾衰。在第38次透析中于3小时始觉头昏、眩晕、恶心、欲吐,4小时后出现耳鸣。次日作电测听示左耳骨、气导均消失。当时血压21/13kPa,血总胆固醇7.1mmol/L,高密度脂蛋白4.2mmol/L。经综合治疗2月余不见好转。 例2 谢某,女,38岁。患慢性肾炎肾衰。在第12次  相似文献   
10.
王成付 《安徽医学》2008,29(3):335-338
ANCA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 neutm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胞浆中有些特殊颗粒及嗜天青颗粒,颗粒中具有杀菌作用的酶,它们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当受到炎症刺激时可以在细胞表面表达,诱导免疫反应产生ANCA。ANCA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G(即I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