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桥蛋白(osteopotin,OP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EE)的临床活动有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肾损害关系密切。为了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肾小管OPN表达和血浆IL-8的浓度及其意义,本研究检测了LN患者的OPN,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和血清IL-8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康莱特增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应用康莱特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31例康莱特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白细胞计数、KPS评分、治疗间断时间、疗效,并与对照组31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放疗后治疗组的白细胞水平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康莱特治疗组治疗间断时间为1.43±0.48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4±1.02天,P<0.05;治疗组的1年、2年生存率为77.4%和53.3%,比对照组的58.1%和35.5%稍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康莱特可以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耐受性,减少治疗间断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杨梅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特产,杨梅果甜酸可口,自古以来就被用于食疗[1]。杨梅中除了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外,还含有丰富  相似文献   
4.
Fe_3O_4磁流体体内分布的磁共振显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手术是抢救的关键,也是最确切可靠的治疗手段。本文总结我院自2003—2007年异位妊娠176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HPT)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该病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复杂多变,临床很易误诊、漏诊。据文献报导误诊率达72%,总结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1985~1996年12年间收治的PHPT患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本文分析了该病的误诊、误治原因,认为通过以下几点可避免误诊: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②血钙普查或门诊常规查血钙有助于早期诊断。③血清I—PTH、T—PTH及PTH—rP的检测有助于确诊。④TC99m—MIBI核素扫描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6.
胃癌中MTS1/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16基因(CDKN2,MTS1)是新近发现的又一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编码的P16蛋白对细胞生长起调控作用[1-3].研究表明许多恶性肿瘤中存在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或异常性甲基化[4-15],在胃癌中的缺失也有报道,但缺失率低且未发现突变[16-19].因此,我们对胃癌中p16基因外显子1的甲基化状况及P16蛋白表达进行研究,并与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比较,旨在进一步探明胃癌中p16基因是否以甲基化方式失活及P16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岱山海岛居民近年来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类型和发病特点。方法收集浙江省岱山县人民医院6年内23114例胃黏膜活检资料进行分析,对21254例慢性胃炎和486例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肠上皮生化程度以及胃癌的病理类型进行对比。结果慢性胃炎的发病男女比例为1∶1,浅表性胃炎4820例、黏膜慢性炎伴肠化11570例、萎缩性胃炎4736例。胃炎高发年龄组依次是41~60岁组大于21~40岁组大于61~80岁组大于0~20岁组。胃癌486例,男与女之比为基本为3∶1;41~60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结论海岛居民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型呈高发状态,男性胃癌比女性胃癌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8.
9.
子宫颈鳞癌骨桥蛋白检测与放疗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癌骨桥蛋白(OPN)与放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1例放疗失败(复发或未控)的子宫颈鳞癌患者和71例同期放疗治愈的子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病检标本OPN,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放疗后血浆的OPN含量。结果 Ⅱ期患者失败组标本的骨桥蛋白表达在放疗前后都明显高于治愈组(P<0.01);Ⅲ期患者两组标本放疗前OPN表达均高于Ⅱ期(P<0.05),但Ⅲ期患者两组标本的骨桥蛋白表达放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失败组再次发病时血浆OPN为(231.1±53.4)ng/ml,明显高于治愈组治疗后的(167.6±41.7)ng/ml(P<0.01)。结论 放疗前标本中的OPN表达可以预测子宫颈鳞癌放疗的预后;血浆OPN检测具有标本检测同样的临床意义;血浆OPN浓度的定量检测更方便实用,可以为诊断、疗效监测特别是动态监测治疗后复发和转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放射治疗失败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1998年1月~2000年1月进行放疗的256例宫颈鳞癌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分析治疗失败与病灶的大小、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256例宫颈癌放疗后5年内失败率为28.51%(71例),其中未控为8.02%(21例);复发16.58%(39例),有5.08%(11例)发生远处转移;病灶直径≥4 cm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为37.93%,明显高于病灶直径<4 cm患者的19.85%,χ2检验P<0.01。Ⅲ期以上组的治疗失败率为39.74%、治疗未控率16.66%分别高于Ⅱb期患者的16.66%和4.49%,P值<0.01;低分化组的失败率为31.91%,比中分化组(26.62%)、高分化组(27.27%)的失败率稍高,但χ2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直径大、临床分期晚是宫颈鳞癌放疗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