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注吗啡镇痛效果观察姜丽华,王守臣,郭萍,赵保平,林河,张建辉(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52)关键词剖宫产术,硬膜外腔,吗啡,镇痛硬膜外腔注小剂量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作者用于产科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  相似文献   
2.
侧脑室外引流对于治疗小脑梗死致脑积水已经公认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但手术时机的选择及预后仍然存在争议。笔者对我们院近10 a来的5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6~74(平均62)岁;高血压病46例,颈椎病21例,糖尿病13例;入院时即昏迷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识障碍(30分钟以上)是诊断脑挫裂伤的主要依据之一。许多经CT扫描证实了的脑挫裂伤病人,并无明显意识障碍史,故应在临床工作中引起注意。方法:我们自2000年7月-2002年8月共收治脑挫裂伤脑筋150例,均经临床症状,体征,腰椎穿刺及头颅CT检查,按全国脑外伤会议的诊断标准以有否意识障碍将其分成意识障碍和非意识障碍两组。结果:在职150例中意识障碍组89例,占59.3%;无意识障碍组61例,占40.7%。意识障碍组有以下特点(1)多发挫裂伤(包括脑干损伤);(2)广泛性皮层损伤;(3)对冲性脑挫裂伤;(4)挫裂伤并发颅内血肿和骨折。无意识障碍组特点(1)损伤多为局灶性;(2)损伤单发;(3)损伤在“哑区”;(4)损伤并发的颅骨骨折多为线状。结论:过去临床诊断脑挫裂伤的依据是意识障碍必须在30分钟以上,而无意识障碍的脑挫裂伤被忽视往往误诊为脑震荡。自CT扫描应用于临床后,将脑挫裂伤的诊断向前推进一步,为无意识障碍的脑挫裂伤提供了诊断依据,故在临床上对怀疑脑挫裂伤的病人,有条件的应及早做颅脑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迟发性损害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方法临床54例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病例,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CT及MR的诊断,迟发性损害及治疗效果的观察,总结经验。结果统计结果显示,通过手术和保守治疗,重视迟发病变的治疗,该组病例,有5例死亡,疗效理想。结论脑出血合并脑梗死是一种混合性中风,各种原因所致的疾病,治疗并不矛盾,最终治疗通路是统一的,预防迟发性损害,防止神经细胞受损,恢复缺血区血供,改善脑细胞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1981年~1982年4月行氯胺酮麻醉772例中发生并发症和不憩反应260例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呼吸系统:用药10分钟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16例次,其中减慢、变浅3例次(比麻醉前减慢10次/分以上);呼吸停止1~8分钟13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4例;喉头水肿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7年6~12月应用ACOMA FO—20S型麻醉机,用安氟醚、氧化亚氮吸入和1%普鲁卡因静滴复合麻醉施小儿手术15例。初步观察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5~14岁。体重16~42kg。手术时间1小时4分~6小时28分。胸部手术2例,腹部手术13例。方法与观察:术前30分肌注安定0.2~0.3mg/kg,阿托品0.01~0.02mg/kg。哭闹者先肌注1%氯胺酮4~5mg/kg。硫喷妥钠、司可林静注速插3例;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和司可林速插7例;氯胺酮、司可林速插3例;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静注慢插2例。插管前均用2%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气管内插管后即行控制呼吸。半紧闭吸入安氟醚、N_2O,静滴普鲁卡因复合液(1%普鲁卡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G1组(GCS评分3~5分,39例),G2组(GCS评分6~8分,41例);根据高血糖控制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Ⅱ)治疗组40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治疗组40例,均控制血糖目标在相同范围.记录两组治疗后达到目标血糖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 G1组入院随机血糖为(12.0±2.4) mmol/L,G2组人院随机血糖为(8.6±1.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Ⅱ治疗组与MSII治疗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3.35 ±0.98)d比(6.20±1.02)d]、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39.3±7.6) U/d比(52.6±10.2) U/d]、低血糖发生率亦明显降低[5.0%(2/40)比15.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2例,血糖水平为(7.1±1.8)mmol/L,预后较差26例,血糖水平为(9.1±2.2) mmol/L,死亡12例,血糖水平为(11.9±2.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快速平稳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而且能够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重型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重型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临床意义。结果颅内压大于6 kPa患者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为(78.57±10.97)cm/s、血流速度为(40.64±10.21)cm/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为(20.11±9.35)cm/s,均明显低于颅内压小于6 kPa的患者;血管搏动指数值为1.51±0.43、阻力指数为0.78±0.22,明显高于颅内压小于6 kPa的患者;观察组血管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可以应用无创方法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监测,对预后评价及临床诊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0岁。主因咽部不适感半年,近一个月发噎,于1991年6月11日入院。患者行上消化道造影可见食管钡剂通过T4~6椎体高度有一类圆型充盈缺损为1.2cm×1.5cm,局部粘膜边缝光滑,管腔扩张良好。在前斜片见局部管腔后壁受压前移。考虑食管中上段良性肿物,后又去外地及上级医院复查会诊意见同前。胃镜考虑表浅性胃炎。入院诊断:食管上段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正> 例1:患者,女,29岁。病案号54194。因(?)位置不正,经常疼痛,在他院拔除。术中牙根进入舌侧深部组织,经反复从口内试取末成。16小时后被收入院。检查:张口度2横指,左颊、颈部明显肿胀,并触及捻发音,(?)百缺如,未见碎骨片和牙根,舌侧骨膜剥离,骨板部分缺如,与骨膜下列腔相通,深约2.5cm,腔内未见异物。x 线片示:左下颌角下缘处有一牙根阴影。诊断:1.左下颌骨舌侧骨膜下牙根存留。2.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