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重叠扫描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鼻部外伤患者行螺旋CT横断二维高分辨率重叠扫描,并进行多平面(MPR)和三维(3D)重建.扫描范围从上颌牙至眶上缘.8例患者尚行冠状位扫描,以作对照.结果:本组74例发现鼻骨和相邻结构骨折71例,其中单侧鼻骨骨折37例,双侧鼻骨骨折28例,上颌骨额突骨折46例,并发眼眶壁及鼻中隔骨折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重叠扫描能准确细致地显示鼻骨及周围诸骨结构,对鼻骨骨折的部位、类型及伴发改变诊断全面、准确,是当前鼻骨骨折诊断的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筛窦纸板骨折的CT表现及其在临床和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筛窦纸板骨折的患者进行了螺旋CT的轴位扫描,并对骨折的前后径范围和内移凹陷深度做了测量。结果80例为爆裂性骨折,1例为双侧筛窦纸板直接骨折。直接征象:筛窦纸板内移凹陷77例(95.1%),筛窦纸板呈裂隙状3例(3.7%),双侧骨折端错位、纸板前后径缩短1例(1.2%);间接征象:眼肌增粗65例(80%),眶内积气40例(49.4%),筛窦密度增高75例(92.6%)。结论筛窦纸板骨折的螺旋CT诊断和分度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断,以及对法医学鉴定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脱出所致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的CT表现,以求提供又一重要的诊断依据。方法:共收集9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病例的CT材料,这些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的发病率甚高,往往是骨缺损和硬化并存,位置较浅表,范围较局限,位于椎体终板处。结论:这类骨质异常可以作为诊断椎间盘突出,尤其是不甚确切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骨扫描与快速成形机之间的数字化信息转换 ,应用CT -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造胫骨平台骨折纸质模型 ,供临床研究。方法 用尸体标本和胫骨平台骨折的CT扫描的影像 ,通过三维重构 ,转换成STL格式 ,使快速成形机制造出实物模型。将标本与模型比较、测量 ,对模型做出客观评价。结果 纸质模型坚固 ,形态与标本基本一致 ,矢状径与冠状径的误差在 1~ 1 5mm ,胫骨平台骨折模型与术中探查一致。结论 CT -激光快速成形制造的骨折模型能真实反映骨折的现状 ,利用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骨折的临床研究 ,还可以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王嗣伟 《安徽医学》2010,31(10):1256-1259
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rtomography,DSCT),打破了传统的CT技术理念,其在扫描速度、时间分辨率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突破,特别是在心脏血管成像检查方面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DS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36岁。因呕吐、纳差伴头晕 2个月入院。体检 :眼球水平震颤 ,心、肺、腹部以及神经系统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 :(1)CT示小脑蚓部有一 3 5cm× 5 0cm高密度灶 ,密度均匀 ,边缘较光滑 ,有分叶 ,形态欠规则 ,CT值为 78HU ,病灶后缘可见钙化。增强后病灶无明显强化 ,CT值为 75HU(图 1)。诊断 :小脑蚓部占位病灶 ,考虑脑膜瘤可能。 (2 )MRI示小脑蚓部有一短T1WI和短T2 WI异常信号 ,边缘光滑 ,内见流空血管影 ,周围无水肿 (图 2 ,3) ;MR血管成像 (MRA)示病灶部位有一团状高信号 ,并见条状、麻团状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IAF)的病理及CT影像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影像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2例病灶均为单发,1例位于小肠系膜,平扫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增强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侵犯邻近小肠及横结肠,病灶内见多发积气;另1例位于小肠中段浆膜面,平扫密度略低于腹壁软组织,增强轻度延迟强化,与邻近小肠分界不清,病灶内有大片边界不清之低密度区。病理:肿瘤由纤维母细胞样的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或波浪状排列;免疫组化:vimentin阳性,β-catenin阳性,S-100阴性、Desmin阴性。结论 IAF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其病理特点密不可分,最终诊断有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8.
9.
患者男,48岁,因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体检:神志不清,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左侧巴宾斯基征(+),右侧巴宾斯基征(-),左腹壁反射减弱,右腹壁反射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下降;脑脊液检查:蛋白升高,氯与葡萄糖降低。影像学检查:①CT检查见图1,2;②磁共振(MR)检查:见图3。③磁共振频谱学检查(MRS)示病变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明显降低,胆碱峰稍升高,脂质及乳酸峰升高,肌酸峰无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多形性腺瘤及9例腺淋巴瘤的CT表现,并做对比分析。结果13例多形性腺瘤均为单发,11例位于腮腺非后下象限,增强11例表现为持续性或延迟强化,呈“慢进慢出”改变;9例腺淋巴瘤3例多发共13个病灶,9个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增强9个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延迟期强化减退,呈“快进快出”表现。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 CT 影像表现各有特点,掌握各自特征性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绝大多数病灶术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