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病人并甲低的围手术期处理安徽医科大学附一院普外科(230022)万圣云,朱宗超,王光升我院近五年来共收治成人甲状腺功能性疾病376例,其中甲减121例,甲亢255例,两者之比约为1:2。甲减病人男女之比为1:5,2/3以上病人伴有粘液性水肿。甲减...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机体处于应激高分解代谢状态,代谢率高于日常水平的20%~50%,营养支持治疗成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既往把营养补给分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法动态检测46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 (1)直肠癌组CD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内注射PVA制作犬肝内型门脉高压症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犬14只,采用门静脉插管法,门脉内反复注射聚乙烯醇(PVA),3个月后制成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出现脾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表现,门静脉造影显示门一体侧枝循环大量形成,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形成。实验前后,分别测定门静脉压为94.5±9.1mmH2O(0.93±0.09kpa)和305.8±57.9mmH2O(3.00±0.57kpa)(X±s,n=10,提示门脉高压症形成后,门脉压力明显升高(P<0.001)。结果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临床表现相一致。为进一步研究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提供了极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光升 《安徽医学》1994,15(1):17-18
<正> 治疗胆管癌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切除。但临床上真正达到根治性手术切除者不多。我科1987~1990年手术治疗胆管癌32例,根治性手术切除为12.5%(4/32),余下87.5%均不能切除或仅作姑息性手术。本文对影响胆管癌手术切除的各种原因于以分析,并提出早期诊断的一点看法。 影响手术切除的原因: 1.早期误诊:胆管癌发病初期尚缺乏特异症状,出现不适主诉,常易发生误诊。据第四次全国胆道外科学术会议的统计(1989年)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肝源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原则,对58例肝源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连续监测其门静脉血流量(24例),测定门静脉压力(8例)、血中组织胺浓度(8例)、溃疡灶旁胃泌素含量(9例)及幽门螺杆菌(58例)。58例中经手术治疗13例,非手术治疗45例。结果:门静脉血流量为1060.9±96 ml/min,门静脉压力为3.77±2.51 kPa,周围血组织胺浓度为0.70±0.31μmol/L。溃疡灶旁3cm及5cm处胃泌素含量分别为2195.6±1043.89ng/L。和2140.3±978.5ng/L,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80%。全组患者治疗均获良好疗效,无1例死亡。本研究结果提示:肝源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止血无效和穿孔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外胆管癌治疗的关键是根治性手术切除,但往往由于解剖上的关系,切除率低,预后差。我科1987~1990年手术治疗原发性肝外胆管癌32例,其中姑息性手术占62.5%(20/32)。本文对姑息性手术的术式作扼要介绍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p16、细胞周期素 (cyclin)D1和Rb的表达水平 ,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方法 :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来自手术切除标本 ,离体 30min内取样 2份 ,福马林固定后常规操作 ,4μm厚连续切片 4张。 2张置普通玻片上 ,备作苏木精 伊红 (HE)染色和 p16免疫组织化学 ;另外 2张置涂有防脱片剂AEPS的玻片上 ,煮沸修复抗原后作cyclinD1和Rb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采用ABC法 ,选用预实验中已知阳性切片为阳性对照 ,用磷酸盐缓冲液 …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直肠癌病人术前直肠粘膜下植入 5 -FU缓释剂后 ,癌组织病理形态学、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方法 对 2 5例直肠癌拟手术者采用配对设计分为两组 :Ⅰ组 (n =13)为植药组 ,每例术前直肠粘膜下植入 5 -FU缓释剂 5 0 0mg。Ⅱ组 (n =12 )为非植药组 ,采用常规术前准备。两组病人均在术前 (植药前 )及术后立即取肿瘤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和识别凋亡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10 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Ⅰ组中癌组织出现化疗效应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癌细胞凋亡指数 (AI)化疗后(3 6 2 3± 1 2 35 )较化疗前 (1 2 0 0± 0 398)明显增加 ,P <0 0 5 ;癌细胞的增殖指数 (PI)化疗后 (46 6 2± 7 2 2 )较化疗前 (5 6 85± 6 4 8)明显降低 ,P <0 0 1。而Ⅱ组手术前后病理形态学无变化 ,癌细胞AI、PI无明显改变。全组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直肠粘膜下植入 5 -FU缓释剂是直肠癌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之一 ,可望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类癌3例例1,男,60岁。不规则黑便1mo余。右上腹可扪及5cm×6cm大小的肿块,质硬,高低不平,活动度差,拟诊胃癌伴出血入院.BUS:右上腹可探及实质性肿块,与胆囊无关。胃镜:十二指肠降部四壁浸润性结节状隆起,质硬而脆,活捡报告为类癌。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