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 :观察草仙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 68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 7例 ,对照组 3 1例 ,两组基础治疗均一样 ,治疗组加用草仙乙肝胶囊 ,饭后口服 ,6粒 /次 ,1次 /d ,3个月为 1个疗程。结果 :草仙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症状改善和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有显著疗效 (P <0 0 5 ) ,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也有一定作用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扩大病例数和延长疗程可望得到理想疗效。结论 :草仙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为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共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肝硬化则不可逆。为预防肝硬化的发生,我科于2004年至2005年对44例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苦参碱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造成肝功能损害、肝脏炎症反复发作、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肝脏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3].  相似文献   
4.
5.
<正>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本文分析了18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以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女士,两个月前不明诱因出现低热、乏力,给予抗炎药治疗4周后乏力加重,且伴腹胀、尿黄、恶心、呕吐、谷丙转氨酶555.8U/L,血清总胆红素220.9μmol/L。按病毒性肝炎保肝等对症处理,病情加  相似文献   
7.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临床确诊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70例,2组病例均接受同样的综合治疗,PHGF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PHGF 120mg~2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点,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恢复及症状消失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显效率23.27%,有效率65.10%,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显效率17.14%,有效率51.42%,总有效率68.54%。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恢复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探讨国产注射用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  相似文献   
9.
观察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入选4个研究中心的14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PEG-IFNa-2b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治疗,随访指标主要包括HBV-DNA阴转率,HBe Ag血清转换率、HBe Ag阴转率,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24w,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HBs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8w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HBs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及总应答率分别为41.7%、69.4%,对照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5.0%、51.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及总应答率分别为41.7%、69.4%,对照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5.0%、51.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黄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T复常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可提高病毒治疗的转阴率,减少干扰素的骨髓抑制及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传染源是染疫的家畜.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现将收集的86例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