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859年,达尔文就指出:在一些生物中进行长期的近亲交配会导致不良后果:身体变小,生活力减少,能育性降低,并经常有发生畸形的倾向。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和动植物近亲交配相似的情况,即近亲结婚。人类近亲结婚(Cons-anguineous Marriage,Inbreeding,下称 CM)是指有相近亲缘关系的男女之间结婚并生育后代。在人类群体中,CM 的类型包括乱伦、叔(舅)—姪(甥)女和姑(姨)—姪(甥)、表(堂)亲、表叔(舅)—蛭(甥)女,从表  相似文献   
2.
1目的 探讨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SCA)病人 SCA3基因突变的意义。2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 ,对临床诊断为 SCA的 15个家系的 32例病人及其有亲缘关系的 2 2例正常者 ,进行 SCA3基因内一段包含 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片段扩增。3结果  5个家系中的 2 1例病人各有 1个 SCA3异常等位基因扩增片段 ,其中 1个家系中 2例病人和 1例“正常者”的 1个等位基因的 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都为 48次。4结论 检测 SCA基因的动态突变是目前诊断 SCA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连锁分析对村氏进行性肌养不良(DMD)基因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10个DMD家系成员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内9个基因区进行了Amp-FLP连锁分析。③结果10个DMD家系中的9个先证者,6例为外显子缺失,1例为内含子缺失,2例为非缺失型。④结论 Amp-FLP连锁分析是对DMD进行基因诊 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整合型HBV—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探讨整合型HBV-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2.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对29例肝癌12例慢性肝硬化和14例非肝病病伯肝组织内整合型HBV-DNA前C区进行突变分析。3.结果 肝癌、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整型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55%,66.67%和14.2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9.43,P〈0.001),3组整合型HBV-DNA前C区  相似文献   
5.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是围产期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在迫切需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要增强民族的素质,防止或减少先天缺陷儿的出生,为此我们调查了1981—1985年新生儿先天缺陷的发病率、缺陷种类,并且探讨了其发生原因。我们调查了两个省级医院和一个市级医院的新生儿共计15,744例,查到不同类型出生缺陷共197例,发生率为1.25%(12.5‰)。在197例先天缺陷中包括神经系统畸形64例、面部畸形61例、肢体畸形40例、其它共计32例,神经管畸形女>男,肢体畸形男>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孕期和临产后母血中胎儿DNA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孕28-42周以及临产时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孕28-31周、孕32-35周、孕36-42周和临产时的母血浆中胎儿DNA的平均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08.19,q=11.59-40.33,P〈0.01)。结论随着孕期的进展,母血中胎儿DNA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分娩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6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出生缺陷(以下用BD表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措施已有不少报道,在有些国家BD已成为围产期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计划生育和围产医学的发展,BD的防治和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1985年10~11月对贵德县河西乡开展了BD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的表达及突变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PCR(RT-PCR)和逆转录PCR-单链构象多态法(RT-PCR SSCP)对30例肝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中nm23-H1基因 mRNA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nm23-H1基因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2±0.41、1.30±0.30和1.23±0.39。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和正常组织(P<0.01); 低分化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高、中分化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P<0.05);有卫星转移灶和无卫星灶的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未发现nm23-H1 cDNA基因突变。 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与肝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nm23-H1基因的异常表达是HCC转移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扩增、抑癌基因MTS1/p16变异以及HBV感染在人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差异PCR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及激光扫描(d-PCR-PAGE-Laser)技术检测c-myc基因扩增,应用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SSCP)银染法分析MTS1/p16基因变异,PCR检测HBVDNA.结果(1)29例配对肝细胞癌、癌旁组织中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4.83%(13/29)和51.72%(15/2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c-my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8.33%(1/12),P<0.05.(2)只有3例(10.34%,3/29)肝细胞癌中发现MTS1/p16基因纯合性缺失,未发现MTS1/p16基因突变.(3)正常肝脏、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4.29%(2/14)、66.67%(8/12)和96.55%(28/29),三者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1,并且HBVDNA的阳性率随肝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b=0.3986,P<0.001).(4)29例肝细胞癌中c-myc基因扩增和HBVDNA存在与否无关(P<0.01).结论(1)c-myc基因扩增和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CC中c-myc基因扩增和HBV感染之间无内在相关性.(2)HCC中MTS1/p16基因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的发生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近亲结婚是人类遗传学和优生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人群近亲结婚率和平均近婚系数是人类遗传学的一项重要参数,比较不同国家和我国各民族的近亲结婚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于丰富我国人类遗传学研究资料,搞好优生优育工作有一定意义。国外对近亲结婚的研究较早,近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