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当前医患关系大背景下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的途径。方法 2017年4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抽取232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认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总均分为(3.53±0.56)分,职业情感为(3.72±0.77)分,职业行为为(3.57±0.76)分,职业承诺为(3.48±0.81)分,职业期望为(3.62±0.79)分,职业价值观为(3.84±0.50)分,均高于中间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医学生职业认同总分、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总分、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职业认同高于一般认同水平,高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客观、合理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衡量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水平及整体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2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在内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结论:构建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作为评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篇名”为检索项,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检索词,查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D收录的所有相关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别从文献发表年限和收录期刊现状、培训基地选拔条件、培训对象与培养年限、培训内容、培训专科领域、管理方式、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8个方面对文献进行归类。利用Excel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筛选后纳入文献152篇。培训基地选拔条件相关文献(12篇)主要考虑医院的级别与类型;培训对象与培养年限相关文献(28篇)以“5+3”模式为主,硕士及博士可适当减少;培训内容相关文献(36篇)主要集中于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探讨;专科领域相关文献(19篇)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丰富;管理方式相关文献(12篇)主要推行导师责任制管理;考核方式相关文献以临床技能考核为主;探讨各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的文献有22篇。结论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在全国开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网络学习态度与网络学习行为的关系以及主动性人格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黑龙江省某高职院校978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网络学习态度问卷和网络学习行为现状, 分析数据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学生主动性人格、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网络学习态度和网络学习行为得分分别为(57.65±12.52)分、(31.94±9.74)分、(32.87±10.49)分和(74.78±12.10)分, 各变量间均呈正相关(r=0.437~0.618, 均P<0.001)。网络学习态度对网络学习行为起直接正向作用(β=0.263, P<0.001), 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5.90%。主动性人格、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分别在网络学习态度与网络学习行为之间起间接正向作用(β=0.231、0.052, 均P<0.001), 主动性人格联合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在网络学习态度与网络学习行为之间起间接正向作用(β=0.027, P<0.001), 3个间接效应依次占总效应40.31%、9.0...  相似文献   
5.
推进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构建我国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做好原有7年制医学教育与“5+3”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构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创新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考虑社会和广大医学生的需求,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在医学教育领域积极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使得医学教育系统机制更加高效,加快合格医学人才的成材率并迅速提升紧缺人才的培养速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文章通过讨论与积极探索,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对该培养体系进行初步思考、展望并不断优化,以期提高医学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和宗旨之一是提高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促进医学教育领域内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在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许多医学院校已将医学人文素养的学习纳入其课程并重视其价值。 而在中国,虽然以强调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改革已经过去十年,旨在提高未来医师的全方位素养,但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养课程,并没有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发展,仍然总体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步伐。此外,由于缺乏统筹性,教师短缺等各种原因,医学院校也未能充分重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注重人文素养,促进医学科学素养与医学人文素养的融合,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打开视野,放眼世界关注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关注西方国家的同时也兼顾东方,旨在讨论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与医学课程的合理整合,同时为我国的改革提供参考,并尝试创建与人文素养相关的系统化的医学课程,优化课程,积极配置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继承者,将要从事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医生职业,从事关系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医疗卫生事业。因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合格医学生是目前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志愿服务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入手,探讨志愿服务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为有效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美、英以及日本等国家,许多医学院校已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并高度重视其价值。而纵观国内医学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尚未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发展。本文通过比较国外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发展的阶段及特点,分析了国内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并从医学教育结构与模式、教学方法、对医学素养教育重视程度3个方面提出整合医学人文素养课程的合理建议,旨在为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