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贫血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虹  王东琦  李红兵  牛印会  张占霞 《西部医学》2009,21(12):2120-212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贫血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早期防治的意义。方法对162例AMI患者,据入院时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贫血组56例(轻度32例,中度18例,重度6例),非贫血组106例,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指标。结果AMI合并贫血组的患者既往心绞痛史、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及肌酸磷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Hb水平、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1)。AMI合并贫血组的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killipⅡ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比例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住院期间重要临床事件亚组分析:killipⅡ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住院病死率随贫血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AMI合并贫血的高危患者多,急性期重要临床事件发生率高,早期积极预防及纠正贫血可能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IDDM)合并冠心病(CHD)的途径,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90例临床确诊的IDDM合并C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与对照组.二组均以西药控制血糖、血压、降血脂以及抗凝,治疗组加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以改善症状治疗和预防其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达一般水平以上分别为91.30%、86.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心电图ST-T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4%,对照组为64.28%,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与红细胞压积,治疗后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IDDM合并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认识及防治效果。方法对6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调查。结果绝经前发病12例(占20.00%),2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占58.33%;绝经后发病48例(占80.00%),≥3个危险因素占45.83%。发病诱因情绪激动占53.33%,其中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占76.67%。心电图、运动试验、核素心肌扫描阳性率分别为80.00%、75.00%、77.78%,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占100.00%。结论将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结合起来评估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诊断。对有明显症状和危险因素,但冠脉造影为阴性的患者应加强随访,积极纠正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5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59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5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5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58.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为40.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5单硝酸异山梨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和对照组24例(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上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联合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非常有效,并且在治疗中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人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点,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方法对2000~2003年我院住院心肌梗死(AMI)52例患者,根据年龄分老年组与青年组,对诱发因素及有无典型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明显的心肌梗死发病诱因及典型症状者32例,占本组病历61.5%,其中年龄在60~70岁的28例(老年组,占87.5%)与小于40岁者4例(青年组,占1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症状不典型;多样化;诱发因素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青年人的特点:症状较典型;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