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要点及钉棒内固定在减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3年2月~2007年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183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83例患者随访12~56个月,平均为26.5个月,术后间歇性跛行改善率183例(100%),下肢肌肉障碍恢复131例(70.1%),肌萎缩46例均有恢复,患者10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67例(72%),部分恢复72例(66.7%),恢复差有8例(7.4%)。依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7%。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中钉棒内固定对结构性动力性失稳病人可起到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使椎间高度得到维持,减少残余间盘组织进一步变性向椎管内脱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纯前路与单纯后路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对矢状对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4例,对单纯前路与单纯后路治疗进行对比:评价伤椎椎体后凸成角(Cobb’s角)情况。Frankel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1年时的神经功能。结果单纯前路与单纯后路组可获得相似的节段后凸矫正[前路组平均为(16.4±5.2)°,后路组平均为(14.1±4.6)°,P=0.618]。然而.长期的随访中,单纯前路组后凸增加仅为平均(2.0±0.6)°,而单纯后路组平均(8.1±3.2)°,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可较好地矫正成角畸形和维持矢状对线,直接前路神经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部分肩胛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根据X线及CT三维重建确诊为多部分肩胛骨骨折,并通过改良Judet入路以适当塑形后的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部分肩胛骨骨折共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均达骨性愈合。术后无感染、内置物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其中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对于多部分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应以恢复肩胛骨完整性和稳定性为目标,通常经2处重建钢板正确塑形后固定,可获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脊椎的转移性肿瘤、血管瘤和骨髓瘤等发病率高,往往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痛,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加速死亡。我们自2006年1月-2007年5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22例病人的27个椎体进行了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沈锋  张志平  熊含颖  吴培斌 《江西医药》2008,43(12):1313-1314
目的总结应用经鹰嘴截骨肘后入路双解剖钛板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2007年8月收治的11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取经鹰嘴截骨肘后入路双解剖钛板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随访4~2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2周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cassebanm[1]法评定优良率为91%。结论本术式具有损伤小、显露充分,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等优点,术后可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8月-2003年5月,应用动力髋(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6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高龄(>80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治疗前有内科合并症的46例积极治疗其并发症;手术治疗65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65例手术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手术期;术后并发症:精神障碍8例,肺部感染2例,肺栓塞1例,深静脉血栓2例,死于肺栓塞1例;64例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 d,随访6个月~5年,随访结果:完全恢复生活能力46例(71.88%),部分恢复生活能力12例(18.75%),失去自主生活能力4例(6.25%),死于相关并发症2例(3.13%).3例给予患肢皮牵引的保守治疗患者均出现肺部感染(其中1例出现压疮、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出院后1年内均死于相关并发症.结论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能耐受手术的应及早行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正确地处理并发症是改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效果。方法37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伤前均无脊髓损伤症状,伤后出现脊髓损伤临床表现。Frankel神经损害程度分级:A级3例,B级15例,C级10例,D级9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1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术16例。结果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8个月,平均26.3个月。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3例术后恢复至B级,B级15例术后6例恢复至C级,8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C级10例术后4例恢复至D级,6例恢复至E级;D级9例术后均恢复至E级。结论早期、合理的手术治疗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钛网加椎体次全切除骨碎块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容纳切除之椎体骨碎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32例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根据CT扫描加重建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1周,3、6、12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8.25±7.50)%、(80.30±7.86)%、(78.25±7.35)%、(75.30±7.40)%.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容纳切除之椎体骨碎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椎管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术后神经症状缓解满意,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