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为给临床心脏术后监测心淋巴管损伤程度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参考指标,以手术方法阻断羊心淋巴流并对其血清相关成份进行了测定。实验发现,实验组术后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以SGOT增高最为明显,术前均值为47.53U,术后2天增至104.20U,高峰出现时间最早,多在术后24小时。血清离子改变中低钾最为突出,血钾在术后2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7天逐渐恢复,术后1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蛋白改变以球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升高为主。提示心淋巴循环郁滞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结构的改变。不同酶活性的变化对郁滞的敏感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手术阻断羊心脏淋巴引流后30~180d,用光镜、电镜观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术后30d,动脉壁病变明显,动脉壁增厚、水肿,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内膜局灶性增厚,动脉壁外膜及其周围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并存在局灶性水肿。60d以后,无明显病理改变。提示心淋巴引流障碍慢性期仍可引起冠状动脉病理改变,主要是在术后30d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据国内外解剖学书籍记载,跖肌(M.plantaris 日译称足底肌),大小不一,亦可缺如,位于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起自股骨外侧踝及膝关节囊,肌腹窄短呈  相似文献   
4.
羊心淋巴引流阻断后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手术方法阻断了羊心的淋巴引流,发现术后心率先增快后减慢,固有心牢及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出现主性早搏及ST段上抬或下移等异常改变;形态上可见起搏细胞排列松散水肿,普肯野氏细胞肿胀,空泡样变性,传导束呈回住状,结缔组织增生,电镜下线粒体和细胞核破坏等改变。  相似文献   
5.
6.
43例羊心心外膜下注射普鲁士蓝氯仿溶液,观察到心外膜下淋巴管丰富并按一定注入方向合成淋巴干;输出淋巴干有左后干与右干两条,均与心底大血管关系密切,左后干合成于肺动脉干与左心耳之间,先经肺动脉干左后方,再经主动脉弓的后方注入心淋巴结,右干经冠状窦表面合成并注入纵隔后淋巴结与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心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臂头动脉总干起始端与前腔静脉末端之间的背侧,是羊心主要局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关于心脏内淋巴系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为进一步探讨哺乳动物心淋巴系,本文对山羊心淋巴系及其局部淋巴结进行了观察。取同一产区山羊心43例为实验标本,其中带胸廓及全胸脏器标本13例。将30%普鲁士蓝氯仿溶液,用4.5号针头,注入心外膜下,按心耳、心房面及左、右缘多点注射。经10%福尔马林固定一周后,进行解剖、观察,并绘图与摄片,记录了心外膜下淋巴管、心输出淋巴干及淋巴经路与所注入的胸腔淋巴结群。观察结果主要为:左右心室外膜下淋巴管丰富,并按一定注入方向合成集合淋巴干。其输出淋巴干一般有左后干与右干两条,均与心底大血管关系密切。左后干(43例,出现率100%)起  相似文献   
8.
羊心淋巴系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