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瘦素受体Pro1019 Pro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604例浙南地区汉人的瘦素受体基因Pro1019 Pro的基因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组201例,2型糖尿病非肥胖组150例,对照组253例),并分析Pro1019 Pro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肥胖组Pro1019 Pro基因型GG、GA及AA的频率分别为0.080、0.124和0.796,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42和0.858;2型糖尿病非肥胖组基因型GG、GA和AA的频率分别为0.067、0.287和0.647,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10和0.790;对照组基因型GG、GA及AA的频率分别为0.083、0.360和0.557,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63和0.737。②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组A、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浙南地区汉族人群存在瘦素受体基因Pro1019 Pro变异,它可能是该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遗传易感标记,A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术前循环肿瘤DNA(ctDNA)含量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78例患者,采用磁珠分离法提取受试者血浆ctDNA,荧光定量仪检测ctDNA的含量;随访至2019年3月31日,记录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血浆ctDNA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浆ctDNA含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78例患者血浆ctDNA含量为(85.37±9.31)ng/mL,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血浆ct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2019年3月31日,存活患者56例,死亡22例,存活组患者血浆ctDNA含量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当血浆ctDNA≥85.91 ng/mL时,AUC为0.788,灵敏度为76.80%,特异度为72.70%,95%CI为0.674~0.901;低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72%,显著高于高表达者(57.14%)(P<0.05)。[结论]术前血浆ctDNA含量的检测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tDNA含量越高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汉族人群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G>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方法:运用单一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SASP)测定无亲缘关系的270例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的PTPN基因启动子-11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正常对照组120例,桥本甲状腺炎组150例)。结果:桥本甲状腺炎组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位点的GG、G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7、0.627和0.167,基因G和C频率分别为0.520和0.480;正常对照组基因型表达频率分别为0.375、0.475和0.150,G和C基因频率分别为0.613和0.388;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位点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57,P<0.05),且C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33,P<0.05)。结论:PTPN基因启动子-1123G>C SNP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有相关性,-1123 C基因是HT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LA-4外显子1+49A>G位点(rs231775)、PTPN22启动子-1123G>C位点(rs2488457)基因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桥本甲状腺炎(H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及单一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SASP)比较150例桥本甲状腺炎组与120例正常人对照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HT组和对照组CTLA-4外显子1+49位点和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TLA-4外显子1+49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HT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1.616倍(OR=1.616,95%CI:1.142~2.285),PTPN22启动子-1123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HT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459倍(0R=1.459,95%CI:1.034 - 2.059).结论:CTLA-4外显子1+49A>G、PTPN基因启动子-1123G>C SNP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HT的发生有相关性,CTLA-4外显子1+49G、PTPN22启动子-1123 C基因是HT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
周雪雪  卓阳  潘若望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099-1101
目的探讨TNF-α基因多态性与南方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DB方法,检测南方汉族人Ⅰ型银屑病(60例)、Ⅱ型银屑病(4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TNF-ɑ多态性。结果南方汉族人Ⅰ型银屑病患者携带TNFα-238G/A基因型频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OR=2.56,P<0.05);而Ⅱ型银屑病患者携带该基因型频率则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3,P>0.05)。且南方汉族人Ⅰ型、Ⅱ型银屑病携带TNFɑ-308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 TNFɑ-238基因的多态性与南方汉族人Ⅰ型银屑病相关,可能是易感因子之一,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在银屑病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治疗37例复杂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止血困难,镜下视野不清改行开腹胆囊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80 min,术后并发胆漏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在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中,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可简化手术,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或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336例浙南地区汉人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的基因型(其中T2DM合并肥胖组121例,T2DM非肥胖组104例,正常对照组111例),并分析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① T2DM肥胖组Gln223Arg基因型GG、GA及AA的频率分别为0.645、0.347和0.008;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8和0.182;T2DM非肥胖组基因型GG和GA的频率分别为0.769、0.231;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85和0.115;正常对照组基因型GG、GA及AA的频率分别为0.802、0.189和0.009;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96和0.104.②T2DM合并肥胖组A、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浙南地区汉族人群存在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它可能是该地区人群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遗传易感标记,A等位基因与T2DM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藻蓝蛋白诱导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对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藻蓝蛋白处理HEP-2细胞,分别以MTT、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藻蓝蛋白对HEP-2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DCFH-DA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8、-9的活性;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藻蓝蛋白能够抑制喉癌HEP-2的细胞活力,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倒置显微镜、电镜、流式细胞术的一系列定性化和定量化实验证实藻蓝蛋白可显著诱导HEP-2细胞的凋亡;藻蓝蛋白处理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caspase-3、-8、-9被激活;RT-PCR结果表明,藻蓝蛋白作用后Bax、Fas、P53、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显著上调(P0.05),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和RT-PCR结果一致。结论:藻蓝蛋白能够诱导HEP-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上调Bax、Fas和P53 mRNA,下调Bcl-2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凋亡信号的转导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浙江地区对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此试剂盒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方法建立的试剂盒检测了浙江地区75例瘢痕疙瘩患者与75例正常对照的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瘢痕疙瘩组的Pro等位基因及Pro/Pro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4、0.015),Pro/Pro基因型者惠瘢痕疙瘩的风险性明显增高(OR=2.404,95%CI:1.182~4.887)。结论:p53基因检测试剂盒可以预测瘢痕疙瘩高危个体,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一509C/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病理性瘢痕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反向点杂交、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155例病理性瘢痕患者与120名正常对照的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4.676,P=0.031).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T、T/T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63和1.376;P值分别为0.382和0.241),而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493,P=O.019).提示c/c基因型者患病理性瘢痕的风险性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者(OR=2.041,95%CI:1.116~3.73).结论:TGF-β1基因-509位点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