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与“德”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道是体,德是用。“道”是无形的,人要依从无形之“道”,必须以“德”为中介,唯有通过“贵德”才能达到体“道”的目的。《黄帝内经》包含了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养生者必须“贵德”,只有遵循“因时、守中、保和”等“德”,方能得“道”而终其天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中,阴阳四时五行耳熟能详。阴阳五行是符号之象,四时是表述阴阳五行的"物象"。四时唯在"变通",阴阳五行的本质都是气,以"变通"为根本特征,阐释的是事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四时是阴阳五行学说结合的中介。《黄帝内经》将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一起建构中医学理论体系,把阴阳五行学说提到了哲学本体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学说博大精深,可以指导当代老龄化社会老年心理养生体系的构建,为医学院校开展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老龄化背景下医学院校开展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开设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教育相关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定期到社区和养老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到老年病科见习和实习;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学进程的科学化设计,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网络课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坚持形神一元论,认为养生当"形与神俱"(《素问·上古天真论》),才能终其天年。关于形神,中医重视神对形的主宰作用,认为神为形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养神"成为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养神"又包含丰富的老年心理养生思想,所论述的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1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1.1精神内守精神内守,即指精神不外越。神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成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梳理先秦及西汉早期诸子著作有关藏象学说的内容,可以从发生学的角度认识<内经>藏象学说.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一书实现了阴阳与五行学说结合的定型,对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进行了全面阐述,这些学说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两宋时期巴蜀医学在本草学、脉学、产科学、内科及养生学等方面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本草学代表作,史堪《史载之方》有多篇论述脉学,杨子建的《十产论》为论述伤产和难产的专著,《史载之方》等书论述了常见内科疾病的症状、脉候和治疗等,而苏轼等人则对养生学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节令民俗包含丰富的养生内涵.诸如恬淡和愉的养神之道、利益众生的养心之道、顺四时适寒暑的起居之道、运动健身的养形之道等.这些养生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与《淮南子》所阐述的养生思想颇多相似之处。"体道"是二者养生的共同原则。形神兼养是二者具体的养生方法。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以静,养形以佚。导引、服气、药物养生等是二者常见的炼养方术。《黄帝内经》追求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成为"真人",但其养生思想的落脚点却是日常百姓的饮食、起居、情志等的调养,其养生思想更平实,更具实践性。《淮南子》认为通过体道返性、和于术数等,亦可以成为"真人",这为后世道教养生提供了源泉;但其通过养生、养性、体道而成为真人的方法,对普通人而言,则较难以企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