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5月初次普通X线摄片检查线形肋骨骨折漏诊1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2~14岁6例,14~40岁9例,40岁以上者3例。腋间线肋骨骨折者14例,前肋骨骨折者2例,后肋骨折者2例。其中2例伴有伤侧皮下气肿,2例伴有伤侧肋膈角变钝,1例伴对侧多发肋骨骨折,于3~14天复查或CT发现线形肋骨骨折。1.2方法采用GE-500MA高频X线机,投照焦片距为150cm,摄取后前位及患侧侧位片。在东软-800MA透视机上局部点片。2结果本组17例复查X线片发现骨折线,其中有14例采用与首次拍相同的投照方式(2次拍片时体位…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6例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资料的分析及文献回顾,总结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降低其误诊误治率. 方法 结合文献对2005至2006年我科收治的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异常.头痛几乎是首发、必发的症状,大多为隐匿起病,反复发生或迁延不愈.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各种表现.本病的头颅MRI可见小脑幕和(或)大脑镰等处的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增厚,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 结论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应注意与其它疾病鉴别.应重视头颅MRI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卡马西平所致药疹与CYP3A4*18B基因型的关系,以寻找预测药疹的分子学手段。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65例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组患者(重型药疹患者11名,轻型药疹患者54名)、100例卡马西平耐受组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的CYP3A4*18B(intron10,G20338→A)基因多态性。结果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组CYP3A4*1/CYP3A4*1(G/G)基因型30例,CYP3A4*1/CYP3A4*18B(G/A)基因型30例,CYP3A4*18B/CYP3A4*18B(A/A)基因型5例,等位基因A频率为30.8%;卡马西平耐受组G/G基因型51例,G/A基因型42例,A/A基因型7例,等位基因A频率为28%;健康对照组G/G基因型44例,G/A基因型49例,A/A基因型7例,等位基因A频率为31.5%。各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病例数较少,目前尚没有发现卡马西平药疹与CYP3A4*18B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human with half hippocampal formation lesion engaged in color task, location task and color-location associated task of working memory. Meth-ods The behavioral performances were recorded from 13 patients of half hippocampal formation lesion and 13 healthy subjects while performing three binding tasks. At-test was adopted. Results In color task or location task, behavioral performances of reaction time [(1167.46±99.52) ms;(915.85±46.19) ms] and accuracy [(79.23±2.42) % ;(81.77±2.55) % ] of patient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ealthy subjects [(1132.61±97.90) ms, (80.69±1.55) % ;(888.77±65.94) ms, (83.69±2.63) %]. But that in associated task of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worse. In color-location task, the reaction time[(1146.69±51.93)ms] of patients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subjects [(1073.08±51.42)ms], and the reaction accuracy [(73.92 ±2.87)%] of patients was worse than that of healthy subjects [(83.92±2.72)%]. Conclusion The hipp-ocampal form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for working memory of simple visuo-spatial association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巴胺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收治的86例帕金森患者临床症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多巴和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2周后治疗组患者感觉异常、睡眠障碍、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肢体浮肿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8周、第12周,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时间越长差异越显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患者感觉异常、睡眠障碍、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作用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年脑梗死与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关系及评估颅内大动脉狭窄对青年脑梗死发病、进展情况、预后及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脑血管造影是否合并颅内大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2组,评估患者入院时、发病1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追踪发病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死亡、脑出血事件以及发病1年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 应用SPSS统计软件评价颅内大动脉狭窄与患者发病、进展情况、预后及1年内脑梗死复发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10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中有59例合并颅内大动脉狭窄,2组患者入院时与发病1周时NIHSS评分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组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组随访1年时mRS≤1分患者的比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mRS≤2分患者的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伴有颅内大动脉狭窄的青年脑梗死患者更易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1年脑梗死复发率较非狭窄者无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山市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分型的亚型分布,为脑卒中预防、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CISS分型对中山市人民医院133例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结果 中山市人民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占62.4%,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是主要病因,与其他病因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占50.6%,为主要发病机制,与其他发病机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依然是最主要的病因,其次为穿支动脉疾病,心源性并不少见.以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为主要的发病机制.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需重视加强高血压病管理及注意筛查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导致过敏性药疹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马西平是治疗部分性发作性癫痫及神经性疼痛的常用药物,但随着其被广泛应用,药疹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而且部分是重症药疹[1].资料显示,在重症药疹中,使用卡马西平者占20%左右[2].但是卡马西平导致药疹的发生机制目前还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8~2009年11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应用依达拉奉1周组、10天以上组及未用组发病初及2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不同组别的差异,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依达拉奉治疗1周组ESS由治疗前的(38.58±15.32)分上升到治疗后的(53.56±16.14)分:应用依达拉奉10天以上组ESS由治疗前的(43.10±14.26)分上升到治疗后的(63.80±14.38)分:未应用组ESS由治疗前的(41.30±14.46)分改变为治疗后的(42.70±18.87)分;三组治疗后比较,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应用组及未应用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且应用1周同更长时间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我院住院的143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2周时的预后情况为评估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15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P=0.047)、入院时意识状态(P=0.026)、出血量(P=0.024)、血清白蛋白(P=0.044).结论高龄、入院时意识障碍严重、出血量大、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