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灼林  兰军  潘伟彪 《广东医学》2003,24(8):850-851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肺动脉内扩容治疗急性右室梗死 (ARVI)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用PTCA加Swan -Ganz导管肺动脉内扩容法治疗 6例急性右室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结果 经治疗后 ,6例患者症状于 15min内好转 ,3 0min后心率达 70~ 80次 /min ,SBP≥ 90~ 10 0mmHg ,尿量≥ 10 0ml/h ;Swan -Ganz治疗后 15min ,3 0min和 1h的PCWP ,CO ,SBP均较扩容前明显升高 (P均 <0 0 0 1) ;5例康复出院 ,1例死于心跳骤停。结论 PTCA及右心导管扩容治疗急性右室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口服叶酸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检测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叶酸口服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分别再予5 mg/d叶酸或安慰剂口服,治疗4 周、8周后复查前述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别。结果 叶酸口服组与安慰剂组基础年龄、性别、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血清叶酸、Hcy和LDLC水平、FMD无明显差别;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能在4周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LDLC水平,持续至8周后能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并显著提高FMD,但对血清叶酸和Hcy水平无明显影响;而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口服4周,在轻度降低血清Hcy水平、提高血清叶酸水平的同时已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并显著提高FMD,持续至8周时这一益处进一步显现;叶酸口服组治疗8周后血清叶酸水平与Hcy水平无相关性,与FMD呈正相关,与MDA水平呈负相关, Hcy水平与其他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在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叶酸口服可进一步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并改善内皮功能;叶酸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改善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这种作用与可能其降低Hcy无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对冠脉慢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脉慢血流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而冠脉造影正常且无冠脉慢血流的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慢血流组FINS和HOMA-IR较正常对照组高,而HOMA-IS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这可能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者82例,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24)、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16)、三支及多支病变组(n=20),Gensini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造影后1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同时测定MAU,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二三支及多支病变组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MAU亦随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U与Gensin-S呈正相关(r:0.54,P〈0.05),与颈动脉IMT亦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颈动脉IMT及MAU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颈动脉IMT及MAU含量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药效并分析其产生的作用可能机理.方法42例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21应用常规药物)和TMZ组(n=21应用常规药物+TMZ),用药期12周,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对照组和TMZ组比较,TMZ组心功能改善比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服用TMZ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判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学特征 ,并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6例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均为窦性心律 ,共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4 89阵 ,其中 2 4h内发生 1阵室性心动过速 19例 ,2~ 10阵 12例 ,10阵以上 5例。结论 :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应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 ,充分认识高危因素 ,客观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美托洛尔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β-受体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47±14.4)岁,心功能Ⅲ~Ⅳ级,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6.25~12.5mgBid)口服美托洛尔。结果 美托洛尔能增加的输出量,减慢心率,临床心功能明显改善20例,改善8例,总有效率(93.3%)。结论 在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2例AMI患者行急诊PTCA治疗 (PTCA组 ) ,5 8例AMI患者行溶栓治疗 (溶栓组 ) ,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TCA组住院期间死亡 3例 ,抢救成功率为 94 2 % ,平均住院天数为 14 6天(9 5± 4 2天 ) ,左室射血量数 (LVEF)为 45 5 %± 4 3% ;随诊 2~ 18个月 ,心绞痛发作 3例 ,择期再次PTCA 3例。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 8例 ,抢救成功率为 86 2 % ,平均住院天数为 2 6 4天 (17 2± 7 5天 ) ,LVEF为 37 6 %± 6 2 % ;随诊 2~ 18个月 ,心绞痛发作 17例 ,行择期PTCA 17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TCA可即时开通梗塞相关血管 (IRA) ,大大降低AMI的住院死亡率 (P <0 0 1) ,缩短住院天数 (P <0 0 1) ,有效保护心脏功能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9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2组:狭窄组150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率≥50%;对照组119例,患者无狭窄或狭窄<50%。检测2组血浆Hcy水平及血压变化,并将所有入选的患者分为Hcy和血压均正常者(1组)、单纯Hcy升高者(2组)、单纯高血压者(3组)、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4组),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结果狭窄组Hcy和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5±4.9)μmol/L vs(14.2±4.0)μmol/L,(154.1±22.9)mm Hg vs(145.6±25.6)mm Hg(1 mm Hg=0.133 kPa)]。4组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最高(P<0.05);3组和4组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比1组和2组明显增高(P<0.05);2组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升高及高血压均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共同存在时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协同作用以高血压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