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2011—2015年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调查5年6567名长治医学院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该院校新生以农村学生为主,城市生源比例明显增加(从31.17%上升至42.19%,P <0.01)。一类心理问题平均筛出率12.40%,二类心理问题平均筛出率为23.66%,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其他院校相当,并逐年提高(P <0.01)。该医学院校不同性别、生源地的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差异不显著。入学动机明确的学生 UPI 问卷总分明显低于入学动机不明确的学生(P <0.01),专业满意度高的学生 UPI 问卷总分显著高于不满意的学生(P <0.01)。结论:5年期间,医学院校生源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入学动机、专业满意度是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性别、生源地、入学动机与专业满意度4个因素对非独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非独生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数据1 575例.结果:非独生大学生的UPI心理健康3类水平在入学动机与专业满意度不同维度上的分布差异显著(P≤0.01),SCL-90阳性筛出率在专业满意度不同维度上分布差异显著(P<0.01).专业满意度越高非独生大学生的SCL-90量表总分越低.专业满意度越高,持模糊动机的学生得分越低,达到显著水平(P<0.01);农村女生与持功利动机的城镇女生SCL-90总分高于其它学生,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P<0.01).结论:性别、生源地、入学动机及专业满意度共同影响非独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非独生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引导学生尤其是女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更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