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2005年福建省主要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0~2005年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利用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围产儿215385人,出生缺陷儿2178人,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1.12/万,城乡发生率分别为93.71/万、110.23/万;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05.81/万、91.63/万;母亲年龄<20岁、≥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是我省的主要出生缺陷。结论出生缺陷监测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建省出生缺陷监测情况,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以医院为单位监测2003年孕28周-产后7d的围产儿。结果2003年监测围产儿41527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7.53/万,不同年龄组先天缺陷发生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唐氏综合征、尿道下裂和外耳道缺陷城市发生率高于农村;神经管缺陷、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联体双胎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唇裂合并腭裂、尿道下裂、直肠闭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系统对围产期孕妇监测,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减少有生理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两种出生缺陷监测方法中围产儿的结局,对2003-2004年福建省连江、德化、建瓯县人群和医院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抑郁情绪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对3 269例无合并症初产妇抑郁状况进行调查,以HAD抑郁分量表≥9分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早产、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急产、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和产后出血和围产儿体重、身长、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指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妊娠糖尿病及羊水过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值分别为1.63、1.58和2.33。结论妊娠期抑郁情绪能增加剖宫产、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应适时予以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1996-2002年出生缺陷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福建省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出生缺陷(B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22.5万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5.11/万;多胎比例由1996年1.6%升至2002年3.0%,高龄孕妇(≥35岁)由1.2%升至1.3%。城镇的发生率低于乡村(2=29.31,P<0.01),男性低于女性(2=6.94,P<0.01);25岁以下、30岁以上组高于25~29岁组;唐氏综合征等城市发生率高于农村;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等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结论]7年来福建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无明显上升趋势。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和神经管缺陷仍是我省主要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监测是三级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婚前保健工作历史回顾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现阶段婚前医学检查的新思路、新对策,促进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方法:根据福建省1992~2004年妇幼卫生年报婚前医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2003年婚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婚检中检出疾病人数及接受医学指导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2004年我省因未行婚前医学检查可能漏掉的指定传染病人数为8517人,其中性病人数为4429人。结论:不再强制规定婚前医学检查与现阶段公民素质水平和部分婚前医学检查机构人才、设备、设施不足现状的矛盾,使婚前医学检查率在一定时期内必将走入低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双胎妊娠一胎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6例双胎妊娠一胎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畸形所属系统分为11组,分析各组畸形的构成比。按1∶1比例同期选取两胎儿均正常的双胎妊娠孕妇21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双胎妊娠一胎畸形发生与孕妇年龄、孕次、居住地、文化程度、受孕方式、绒毛膜性等的相关性。结果:216例双胎妊娠一胎畸形以自然受孕为主(90.22%),且绒毛膜性构成比MC(74.67%)高于DC(25.33%)。畸形所属系统发生顺位及其构成比:心血管系统(40.0%)、骨骼肌肉系统(15.11%)、泌尿系统(14.22%)、颜面颈部(9.33%)、神经系统(6.67%)、消化系统(4.0%)、腹壁裂(3.56%)、联体双胎(3.56%)、无心序列征(1.33%)、呼吸系统(1.33%)、染色体异常(0.89%)。单因素分析显示,畸形与自然受孕(P=0.000)、MC有关(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为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正确认识双胎妊娠一胎畸形的高危因素,做好一级预防,规范孕期管理,采取合理的产前诊断方法和专业的咨询、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生乳合剂”治疗“缺乳”42例,并与对照组41例比较,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83例产妇均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新产妇,排除“乳房结节”或“乳腺炎”所致乳汁缺乏,年龄23~35岁,平均26岁,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福建省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经国家妇幼卫生监测系统确定的福建省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点的城市(芗城)和农村(霞浦)各1个点,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围产儿死亡资料361例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8.9%,死胎占首位,其中30.4%为治疗性引产,其次为新生儿死亡.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高龄孕妇.结论 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早期发现出生缺陷,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加强围产保健,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福建省出生缺陷情况及不同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选择连江、德化和建瓯3个县同时进行以人群和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对比研究。1.对象与方法:①医院监测对象:监测地区7所县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