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6年3 月我院诊治的1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分别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内镜下柱状球囊扩张术或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61例联合组患者中,57例(93.4%),在61例对照组患者中, 56例(91.8%)患者成功取石(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率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对于较大的结石取石更有效,更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配合钛夹治疗后氧化应激及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88例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钛夹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配合钛夹治疗,两组术后均接受连续3 d的常规内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3 d时检测并对比两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抗利尿激素(ADH)]与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记录并对比两组内镜治疗后并发症(腹部不适、大便频繁、血压不稳)状况。结果治疗3 d时,两组MDA、ADH水平均较治疗前1 d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3 d时,两组GAS、MOT水平均较治疗前1 d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内镜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配合钛夹能有效改善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胃肠激素水平,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等。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人38例(共39个病灶),内镜下用圈套器剥离肿瘤顶部的黏膜,暴露出部分肿瘤,用钩刀、针刀或绝缘刀分离肿瘤的周围组织,再从肿瘤的底部分离。结果 38例病人(39个病灶)全部一次性切除成功,切除率为100%,手术时间为20-125min,手术中及手术后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病理结果:平滑肌瘤30例、脂肪瘤5例及间质瘤3例。手术后3个月复查内镜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上消道黏膜下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4岁,因“间断黑便1月余,加重伴头晕、乏力1周”入院。1月余前出现间断黑便,呈条状,每日2-3次,至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64g/L,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当地医院予输注红细胞悬液、抑酸、补液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柏油样便,每日2-3次,量中等,伴头晕、乏力,无腹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至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平软,无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83g/L、血小板363×109/L。大便常规:棕黄色,隐血(++)。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3.3S,纤维蛋白原1.9g/L。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心肌酶谱正常。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正常。腹部CT平扫+增强:慢性肝损害改变,肝左外叶囊性病变。子宫右侧异常强化结节,肿瘤?炎症?左侧附件区多发囊性病灶,卵泡?盆腔积液。腹部彩超:胆囊息肉图像(4mm×3mm),肝脏、脾脏、胰腺、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图像。复查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镜:回肠末端见较多红色血液,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双气囊小肠镜:空肠增生性息肉伴淋巴管扩张并出血;钩虫感染。小肠镜病变处取活检病理结果(空肠):增生性息肉,淋巴管扩张,粘液细胞内疑有微生物或虫体感染。消化内科予抑酸、止血、输注红细胞、驱虫治疗后症状稍好转,转入普通外科行腹腔探查+小肠部分切除术。术中切除病变肠段,手术病理:(肉眼所见)部分小肠肠管一段,距一端4cm处见一隆起型肿物,肿物大小约3.5×3×0.6cm,肿物表面灰红点状,切面灰红性实质。(光镜下所见)小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大量不规则囊腔,内衬内皮细胞,腔内见淋巴液,其余粘膜急慢性炎,充血、出血,淋巴结可见大量囊腔。诊断:小肠海绵状脉管瘤,其余粘膜急慢性炎,淋巴结1枚可见海绵状脉管瘤。术后无黑便、便血,无腹胀、腹痛等不适,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细内镜辅助置入肠道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超细内镜辅助下置入国产肠道金属支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直肠癌11例,乙状结肠癌18例 ,降结肠癌13例,横结肠癌9例,升结肠和(或)回盲部癌5例。肠道支架成功置入52例(92.9%),支架置入手术时间30~90 min,无穿孔、出血、感染及心肺功能意外等并发症。24~48 h内急性肠梗阻缓解52例,支架置入成功后缓解率100.0%。支架置入失败4例(7.1%),均急诊外科手术造瘘治疗。46例患者支架置入后7~10 d行肠癌根治术,术后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无一例术后30 d死亡,3年生存率为58.7%(27/46)。结论 超细内镜辅助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安全、有效,能够及时缓解或消除患者肠梗阻症状,外科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因呕血和(或)解黑便病人行急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病灶位于食管下端8例、胃底14例、胃体5例、胃窦3例、十二指肠球部4例、十二指肠球部降部交接3例,十二指肠降部5例。对Dieulafoy病灶进行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内镜治疗后再次出血的病人进行第二次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结果内镜下止血术后即时止血42例(100%),5例病人(11.9%)72h内因再次出血进行第二次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2例病人出血停止,72h总的止血有效率为(92.85%),3例(7.15%)病人因效果欠佳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下钛夹闭合联合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止血率为(92.85%),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水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结直肠无蒂大息肉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UEMR治疗的37例结直肠无蒂大息肉(直径 2 cm)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首先向肠腔内注水,完全浸泡息肉,然后采用圈套器切除息肉。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UEMR,其中35例息肉一次性完整切除,2例息肉行分次切除。3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出血,均成功采用热凝止血。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穿孔。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切除部位息肉出现复发。结论 UEMR是结直肠无蒂大息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西甲硅油对患者胃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A、B和C 3组,A组口服200 mg西甲硅油;B组口服400 mg西甲硅油;C组口服600 mg西甲硅油。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电子胃镜视野清晰度、麻醉药物使用量和检查时间;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着西甲硅油剂量的增加,电子胃镜视野优良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C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为优的比例81.71%明显高于A组(12.20%)和B组(4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为可、差的比例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的视野优良率为96.34%明显高于A组(42.69%)和B组(8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西甲硅油剂量的增加,异丙酚使用量和胃镜检查用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C组患者的异丙酚使用量(146.23±1.72)mg和胃镜检查用时(266.55±3.27)min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A组(7.32%)和C组(1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电子胃镜检查前,口服西甲硅油能够明显减少食管和胃内的泡沫量,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的同时使得麻醉药物和检查时间明显下降,且剂量越大清晰度越高,麻醉药物和检查用时也越少。但高剂量的西甲硅油会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而综合各因素考虑,400 mg西甲硅油较为适合临床应用,既能提高视野清晰度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