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涎腺A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均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1.6%,其中口咽部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60.0%。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级、有无周围神经侵犯、有无脉管瘤栓对涎腺ACC淋巴结转移无影响(均P>0.05)。大涎腺ACC与小涎腺ACC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灶位于口咽、鼻腔鼻窦以及肿瘤T分期3~4期是涎腺AC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涎腺ACC患者5、10年总生存率为46.7%、15.6%,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总生存率为81.8%和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4.4%、7.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3.6%、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涎腺ACC患者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较晚T分期和淋巴结引流丰富部位的ACC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这部分ACC应行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DEAR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DEAR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EAR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EAR1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R1蛋白低表达与PTC肿瘤直径较大、包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ρ=-0.367、-0.436、-0.406,P=0.004、0.002、0.001),而与性别、年龄、腺内播散、砂粒体、肿瘤数量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EAR1蛋白表达缺失与PTC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联系,且在PTC增殖、包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温庆良  朱子羽  王泽凡  葛明华 《浙江医学》2019,41(9):891-894,898
目的探讨叉头蛋白1(FOXF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前未行放疗或化疗且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SACC的患者93例,回顾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ACC组织FOXF1的表达,分析SACC组织FOXF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及无瘤生存的关系。结果46.2%(43/93)的患者SACC组织中FOXF1表达阳性。肿瘤位于大涎腺的患者FOXF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位于小涎腺的患者(P<0.05)。T1~3期患者FOXF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T4期患者(P<0.05)。SACC组织FOXF1表达与患者是否首诊、性别、年龄、远处转移、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组织类型等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均P>0.05)。年龄、FOXF1表达是SACC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SACC组织FOXF1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81.2%vs50.9%,P<0.05)。结论FOXF1在SACC的发生、发展中起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且可能是SACC预后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 要:Gab蛋白是一类重要的接头蛋白,该家族能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inding protein 2,Grb2)相结合。Gab1是哺乳动物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Gab蛋白,可通过与各类生长因子、细胞活素类等相互作用来放大和整合信号转导,主要通过RAS-ERK和PI3K-AKT这两条经典途径实现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控制凋亡、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Gab1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全文就Gab1蛋白的结构功能、参与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 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应用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取得的成功,证实了CAR-T疗法的临床价值。这也激发了许多研究者对CAR-T技术在实体瘤中运用的研究兴趣,多项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基础和早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然而实体瘤和血液肿瘤在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CAR-T必须克服实体瘤微环境、靶点缺乏、归巢和活化维持等难关才能获得更好的预后。该文将从CAR-T治疗实体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介绍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蒋烈浩  温庆良  殷珂欣 《中国肿瘤》2018,27(11):851-856
摘 要: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显著上升。lncRNA因其非编码性一直处于研究盲区,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逐渐成熟,lncRNA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的重要作用初步显现,探究lncRNA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ncRNAs作为一类新的ncRNA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癌变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学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全文就lncRNA的结构功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指导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病理证实为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中,50例行甲状腺全切术,70例行非甲状腺全切术。74例(61.67%)为微小癌,64例(53.33%)存在多个病灶,75例(62.5%)累及甲状腺被膜,60例(50%)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17例(14.17%)为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31例出现术后暂时性并发症(声嘶、饮水呛咳及低钙),无患者存在永久性术后并发症。全切组中1例(2%)患者术后脑转移死亡,非全切组中8例(11.43%)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全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宜作为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规术式。术中应注意保护双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对其治疗与预后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超声、细针穿刺、CT、MRI及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的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且各有利弊。全文主要阐述这些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屏作业者个体人口学特征与肌肉骨骼疾损伤患病率相关性,为干预不良人类工效学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10家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视屏作业工作人员514名,通过发放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对视屏作业人员的骨骼肌疾患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视屏作业者人口学特征与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相关性。结果 视屏作业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年总患病率为43.56%,其中颈部患病率(39.6%)和缺勤率(7.7%)都是最高。颈部和肩部的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χ2=6.061,P=0.014;χ2=12.258,P=0.000);而手腕/掌MSDs患病率低年龄组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1,P<0.043)。结论 视屏作业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较高,患病率的高低与视屏作业人员的人口学特征有关,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采取功效学干预措施时,需要关注人口学特征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