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病区和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变化特别是ORSA的耐药情况。方法:应用MicroScan AutoScan-4专用PC12鉴定板检测2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8种的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根据仪器专家系统自动分析病原菌对抗生素的MIC浓度和β内酰胺酶阳性结果。结果: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β内酰胺酶阳性,OR-SA菌株以白带最高(85.7%)、其次为精液(76.4%)、尿液(55.0%),伤口分泌物(31.2%)和脓液(5.3%)最低,门诊(标本主要为白带、精液等)、一般住院病人、ICU中ORSA菌株分离率分别为79.6、41.9、25.0%;ORSA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耐药率99.2%,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OSSA)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耐药率也超过83.0%;ORSA菌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高于OSSA菌株(P〈0.001),并有耐万古霉素菌株的出现;不同病区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诺氟沙星、四环素、苯唑西林耐药率高低出现门诊、一般住院病人、ICU依次递减的现象(P〈0.05);来自精液、痰液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和白带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脓液(P〈0.05)。结论:来自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高ORSA分离率与标本来源有关,不同标本之间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性,ORSA与OSSA对抗生素耐药性不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对常见念珠菌属,如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上20株SMA,通过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及API 20NE(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进行鉴定;通过纸片法、十字交叉划线试验及共孵育试验检测SMA对念珠菌属的抑制作用。结果 20株SMA中部分菌株对常见念珠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953)没有抑制作用。结论 SMA对常见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推测可能是与分泌一些代谢产物抑制真菌的菌丝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定量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病例入选标准和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收集血流感染和非血流感染患者各30例,采用t检验比较血流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患者间血清PCT水平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估血清PCT水平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血清PCT水平在血流感染组和非血流感染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CT诊断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11(95%的置信区间:0.841~0.981),以1.92ng/mL作为诊断临界值时,血清PCT对血流感染最具诊断价值,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73.3%、80.6%、96.8%。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作为一个有价值的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CL)整合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了解其流行特点,为医院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保存临床CRECL 15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整合子、可变区、MLST和碳青霉烯酶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可变区阳性、七对管家基因和碳青霉烯酶的菌株DNA测序,所得数据与数据库比对分析。结果 15株CRECLⅠ类整合子阳性检出率80.0%(12/15),未检出II类及III类整合子;全部CRECL菌株均扩增出可变区,其中11株检测出耐药基因盒,分别为aacA 4-cr、blaOXA30、CatB 3、ARR-3、QacEdelta 1共5种;15株CRECL菌株检出5种序列分型(ST),其中11株为ST 93型,其余为ST 167型、ST 1108型、ST 136型、ST 4型;12株菌株检测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DM-1)。结论Ⅰ类整合子与阴沟肠杆菌耐药存在相关性,可能在耐药基因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医院CRECL整合子阳性菌株检出率较高;ST型主要为ST 93型,整合子阳性菌株及NDM-1与ST型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苏木及其活性成分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的杀菌作用及巴西苏木素与美罗培南联合抑菌作用。方法 收集2020年该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分离的10株CRAB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苏木萃取液和巴西苏木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苏木萃取液的主要抑菌组分,采用绘制生长曲线方法观察巴西苏木素对CRABA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巴西苏木素对CRABA分泌蛋白的影响,棋盘法观察巴西苏木素与美罗培南联合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 苏木萃取液对10株CRABA的MIC、MBC均为15.63 mg/mL,巴西苏木素的MIC、MBC均为0.500 0 mg/mL;高效液相色谱法和MIC测定得到巴西苏木素为苏木萃取液中主要抑菌组分。巴西苏木素与美罗培南联用时,巴西苏木素的MIC值由0.500 0 mg/mL降至0.125 0 mg/mL,美罗培南的MIC值由0.128 mg/mL降至0.064 mg/mL,FIC指数为0.75。结论 苏木中有效抑菌组分为巴西苏木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菌蛋白的分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株(1株ST59型,命名为QY01;1株ST338型,命名为QY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解2株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及其差异,为后续对MRSA的耐药机制、群体进化研究提供模板比对序列。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000,PE150测序策略对2株MRS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使用FastQC进行测序质控;使用SPAdes进行序列拼接;使用RAST(http://rast.nmpdr.org)进行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使用毒力基因数据库(http://www.mgc.ac.cn/VFs/search_V Fs.html)对携带的毒力基因进行筛查;使用抗生素耐药基因数据库(CARD;http://card.mcmast er.ca/)对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筛查。结果 QY01菌株基因组大小为2 760 018 bp,GC占比32.7%,其基因组草图序列已提交至NCBI GenBank数据库(BioSample:SAMN09711465),QY01菌株携带6个耐药基因,分别是blaZ、mecA、aph(3’)-III、ant(6)-Ia、erm(B)、tet(K);QY02菌株基因组大小为2 776 622 bp,GC占比32.7%,其基因组草图序列已提交至NCBI GenBank数据库(BioSample:SAMN09711466),QY02菌株携带7个耐药基因,分别blaZ、mecA、aph(3’)-III、ant(6)-Ia、erm(B)、tet(K)、cat(pC233)。QY01和QY02菌株均携带11个相同的毒力基因,分别是aur、scn、lukS-PV、lukF-PV、seb、sek、seq、hlb、hlgA、hlgB、hlgC。结论 QY02(ST338型)菌株较QY01(ST59型)菌株携带更多的耐药基因,QY01和QY02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无差异,2株菌均可产生潘顿-瓦伦丁杀白细胞素(PVL)、金属蛋白酶(AUR)、葡萄球菌补体抑制剂(SCN)等致病物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从临床感染者分离的屎肠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整合子携带相关性,为屎肠球菌引起各种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保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屎肠球菌30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Vitek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同时用质谱仪复核,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琼脂凝胶电泳方法对耐药基因及整合子进行检测。结果 30株屎肠球菌分别来自尿液13株、胆汁5株、血液4株、腹腔引流物3株、伤口分泌物3株、腹水1株、皮肤分泌物1株。药敏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3.33%、90.00%、90.00%、86.67%,对高水平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6.67%、40.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表现为全敏感。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为:qacE△1-sull阳性率73.33%、aac(6')/aph(2')阳性率40.00%、aph(3')阳性率63.33%、ant(6)-I阳性率53.33%、tet M阳性率43.33%、erm B、 vanA、 vanB均为阴性,未检出Ⅰ类整合子。结论 屎肠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呈一定相关性,未检出Ⅰ类整合子,可能与地区分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血流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方法采用BD Phoenix~(TM) 100进行金葡菌鉴定与药敏检测,采用WHONET 5.6软件及SPSS 19.0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LST方法对金葡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收集47株血流感染金葡菌和62株皮肤软组织感染金葡菌,血流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葡菌中MRSA检出率分别为21.3%(10株)和61.3%(38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和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菌株。血流感染MRSA株MLST分型以ST59为主(40.0%,4/10),MSSA株以ST7、ST188为主(各16.2%,6/37)。皮肤软组织感染MRSA株以ST338为主(47.4%,18/38),MSSA株以ST5、ST88为主(各12.5%,3/24)。结论血流感染MRSA检出率低于皮肤软组织感染(P0.05),血流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MRSA株优势ST分别为ST59和ST338,MSSA株ST呈多样化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