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引起脑血管病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出血后高血糖也对脑细胞有明显损害。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血糖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笔者对我校附属医院近3年急性脑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类高职院校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是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餐后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出血餐后血糖,餐后2h血糖是高于11.2mmol/L分为甲组(高血糖组),餐后2h血糖是低于11.2mmol/L分为乙组(正常血糖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病死率。结果甲组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未愈、病死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结论脑出血后高血糖也对脑细胞有明显损害,高血糖明显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5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奎尼丁组),每组各25例,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0.2g/次,3次/d,连服2周;奎尼丁组口服奎尼丁0.2g/次,3次/d,疗程同胺碘酮组。结果 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8.0%)明显优于奎尼丁组总有效率(56.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阵发,挂心房颤动的总有效率较奎尼丁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影响胃癌诊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9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胃癌与性别因素有关,男女之比为2.43:1;胃癌与年龄有关,胃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本组50-6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说明中老年人是胃癌的高发人群;肿瘤发生部位主要位于胃窦部;其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结论胃癌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有较明显的关系,其发生部位与病理类型也出现一些新特点,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期对胃癌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涂开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023-4024
目的探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奎尼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每组各25例,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0.2g/次,3次/日,连服2W;奎尼丁组口服奎尼丁0.2g/次,3次/日,疗程同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8.0%)明显优于奎尼丁组总有效率(56.0%),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总有效率较奎尼丁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涂开峰 《药物与人》2014,(6):119-119
目的:探讨β-阻滞剂在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AMI患者溶栓治疗中加用β-受体阻滞剂,跟踪观察患者的疗效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根据得到的间接数据指标判定,在治疗组的患者中,血管再通率达通过直接指标数据判定,治疗组的再通率比对照组要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的出血及生存情况的结果通过治疗组比较,有的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胃镜活检标本胃癌检出率及在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胃癌早期确诊率。方法对我院745例2009——2011年胃镜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胃镜疑为胃癌者235例,病理活检诊断胃癌197例,占83.83%;其中174例为胃镜、活检同时诊断为胃癌的病例,诊断符合率74.04%;23例胃癌为经胃镜诊断为胃溃疡病的活检病例,胃镜漏诊率为11.68%;经活检排除胃癌38例,16.17%。结论胃镜和活检相结合是诊断胃癌的必要手段,对胃镜下不正常的胃粘膜提倡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9.
涂开峰 《中国保健》2005,13(16):28-28
目的了解格林-巴利脑脊液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36例格林-巴利患者(甲组)入院后立即检测脑脊液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并分别与其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乙组)28例脑脊液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组脑脊液CRP的含量与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对鉴别格林-巴利和其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别山区胃癌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类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为本地区胃癌的病因研究和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大别山区11县市2001-2011年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诊断25000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发病部位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本组资料男16950例,占67.80%;女8050例,占32.20%,男女之比2.1:l。年龄最小25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4岁。青年人以胃窦部居多,老年人以贲门部为主。胃底贲门癌以女性居多,胃窦部癌则以男性居多。胃癌组织学类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本组资料高分化腺癌6855例,占27.42%;中分化腺癌4020例,占16.08%;低分化腺癌10150例,占40.06%;未分化癌890例,占3.56%;印戒细胞癌865例,占3.46%;乳头状腺癌1315例,占5.26%;管状腺癌905例,占3.62%。青年人以低分化腺癌为主,老年人则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胃癌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有较明显的关系,其发生部位与组织学类型也出现一些新特点,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需注意。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决定其恶性程度,老年人胃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故不应轻易放弃手术,青年人胃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转移早,故对其应早期明确诊断,扩大手术范围和采用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