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中医治疗中的八法之一的和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药寒热并用,消补兼施,表里同治,恰合小儿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铅是一种长期蓄积,不易降解,并且有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随着工业交通、油漆、印刷及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自然界空气、土壤、水源及食物中的生物链不同程度的受到铅污染.人们对铅的接触和吸收在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儿童对铅敏感性高,儿童铅中毒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儿童铅中毒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鉴于铅损伤的不可逆性和严重性,中国儿童保健学会于2000年12月治疗指南规定,凡血铅水平不为零的均应接受驱铅治疗.现将中医药治疗儿童铅中毒的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祛风化瘀清热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以毛细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在治疗本病上有独到之处.应用祛风化瘀清热法为主,治疗3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收到满意的疗效.在对过敏性紫癜的具体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中医的角度对病因和治疗的关键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医治疗中的八法之一的和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药寒热并用,消补兼施,表里同治,恰合小儿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药对是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中药组方治病。本文介绍盛丽先老师儿科临证时,在辩证基础上运用药对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陈蓉蓉老师是浙江中医学院附院儿科主任医师,业医数十载,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医名远扬.老师用药简捷灵活,重视体质,吸取现代医学之长,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擅用专方专药.现将老师在儿科临床运用风药经验,择一二作粗浅的介绍,以飨同道. 老师常用的有二十味左右,其主要作用是祛风,但作用不限于祛风,通过配伍,风药尚有平肝熄风、清肝降火、疏风宣肺、镇惊安神作用,还有间接的补虚作用.现代药理研究:①祛风药有抗过敏作用.②具有明显的退热及抗病毒作用.③具有镇惊安神抗惊厥及解除平滑肌的痉挛的作用.④能提高细胞疫功能.故老师将风药广泛地运用到小儿肺系、脾胃系及肝系疾病,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过敏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炎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患儿静脉注射炎琥宁粉针剂5~8 mg/(kg.d),对照组患儿予静脉注射病毒唑针10~15mg/(kg.d),3 d后观察热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粉针剂治疗外感发热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炎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建英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48-648
目的:观察炎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患儿静脉注射炎琥宁粉针剂5-8 mg/kg·d,对照组患儿予静脉注射病毒唑注射液10-15 mg/kg·d,3天后观察热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9.0%,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显效率60.5%,总有效率8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琥宁粉针剂治疗外感发热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和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和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5例,结果治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1%。认为运用和法可改善易感儿的免疫功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调查中血压测定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这一指标无论是在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研究、人群防治或在临床药物试验或诊治疾病方面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1].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正确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数据的正确可靠,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降低调查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本文对浙江省三地区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调查,并对现场血压测定进行质量控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