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8年如皋县农村发生酵米面集体食物中毒23例(发病率为51.5%),6例当即死亡,17例入院。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治疗1~3周后,全部治愈。从剩余酵米面中分离到1株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相似文献   
2.
氯化锌引起支气管哮喘报道不多,现将3例氯化锌哮喘报道如下,并对其诊断和发病机制进行讨论。例1女,42岁,压铸厂铸件处理工,从事此项工作5年后,于1989年首次发作哮喘。表现为流泪、流涕、烦躁、鼻痒、干咳、胸部紧束感、出汗、呼气性呼吸困难、喘鸣、发绀、...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对用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正规治疗无效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十分棘手。作者自1990年5月~1996年10月采取先用泼尼松、长春新碱或硫唑嘌呤进行免疫抑制,再以中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治疗26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4.
丁地去炎松(budesonide,BUD)是一种新的非卤素性类固醇吸入剂。迄今关于大剂量 BUD 用于治疗重症哮喘的前瞻性研究资料尚很少,本文旨在研究通过吸入大剂量 BUD 是否可能减少严重的激素依赖性哮喘病人所需口服类固醇激素的剂量,从而减少后者的全身性副反应。方法 60例严重的类固醇激素依赖性哮喘病人参加试验,其中45例完成了预定方案。研究分为3个阶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女性,42岁,接触氯化锌粉末5年后首次发作支气管哮喘,表现为流泪、流涕、烦躁、鼻痒、干咳。胸部紧束感、出汗。呼气性呼吸困难,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此后常于上班1~2小时后发作,工休、节假日缓解。随发作次数增多,症状也越来越重,曾多次住院治...  相似文献   
6.
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安全性是近来人们关心的问题。该文旨在采用前瞻法研究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rionate,BDP)或丁地去炎松(Budesonide,BUD)治疗对哮喘患儿内分泌及肺功能的影响。 入选哮喘儿童用色甘酸钠、β激动剂和(或)治疗剂  相似文献   
7.
8.
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是指在严重感染、失血、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同时或先后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内科领域里常见于严重的感染性休克,本文报告休克型肺炎并发MSOF26例,占同期休克型肺炎的  相似文献   
9.
绿脓杆菌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危险的机会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病原体之一。近年来绿脓杆菌肺部感染日渐增多,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治疗带来困难。近7年来我院收治肺部绿脓杆菌感染慢性肺心病患者14例,死亡6例,病死率高达42.9...  相似文献   
10.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胸部X线征象大多为两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阴影,而是网织样改变的病例极少见。笔者收集两例,经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血行播散型结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