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经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置放成功者24例(其中置放胆管金属支架14例,圣诞树支架10例),成功率92%。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316.68±105.12)μmol/L下降为术后1周的(147.89±58.07)μmol/L,黄疸明显减轻,肝功能改善。24例均随访至死亡发现胆道金属支架平均保持通畅的时间185 d,圣诞树支架平均保持通畅的时间189 d,两者无明显差别。生存时间3~15个月。结论:经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创伤小、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行ERCP胆道取石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行ERCP胆道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伴代谢综合征25例(A组)和不伴代谢综合征192例(B组)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与B组相比,在年龄方面没有差异,而住院天数显著延长,高淀粉酶血症、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行ERCP胆道取石治疗较一般患者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自从1983年Mazur等提出这一概念,人们在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认识逐步加深。此文主要对其内镜下的诊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加贝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加贝酯(GM)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自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有发表的GM预防PEP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1篇RCT(5794例)被纳入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试验相比,GM可降低PEP的发生率(OR0).44,95%oCI0.28-0.68,P=0.0003).结论 GM对预防PEP发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屏障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4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SAP组和NAC+SAP3组,每组18只。建模后6、12、24h分批处死,采集腹主动脉血测定二胺氧化酶(DAO)及淀粉酶(AMY)含量;取胰腺和末端回肠标本进行组织病理诊断;小肠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AP组血AMY和DAO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小肠组织中SOD和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SAP组比较,NAC+SAP组其6 h时间点血清AMY、DAO水平与SAP组同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而12、24 h时间点较SAP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其小肠组织中MDA、SOD和GSH水平在6 h时间点与SAP组同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12、24 h时间点SOD和GSH水平明显增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NAC通过增强肠组织抗氧化能力、维护肠组织内氧化还原平衡,可以保护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预防SAP大鼠肠屏障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造瘘置入双猪尾支架内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造瘘置入双猪尾支架内引流胰腺假性囊肿患者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囊肿最大15cm×10cm、最小7cm×5cm,分别位于胰腺头体尾部、体尾部和尾部,巨大囊肿患者胃体窦小弯侧有明显压迹。5例患者均一次性电穿孔造瘘内引流成功,成功率100%,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电穿孔造瘘置管内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ase,NERD)患者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NERD患者和16例健康人进行GerdQ评分,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ERD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SP、CGRP的含量,分别比较NERD患者组、健康对照组上述因子表达水平,并对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与Gerd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SP、CGRP表达与GerdQ评分呈正相关。结论:NERD患者血清SP、CGRP表达明显增加,与反流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P、CGRP可能共同参与NERD病理过程,是NERD内脏高敏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的病理性质及内镜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94例,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等手段获取病理组织并经常规病理、细胞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MA、CD117、CD34、S-100等),并分析内镜超声图像(包括大小、层次、回声、有否液性暗区及分叶、边缘的声晕等)。结果:94例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36例食管病变: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8例(其中2例为恶性);58例胃部病变:间质瘤52例,平滑肌瘤6例。结论: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在食管以平滑肌瘤多见;在胃以间质瘤多见。内镜超声能准确诊断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对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很难区别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结合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是未来的诊断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urvivin、ki-67以及bcl-2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survivin、ki-67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在不同性质的GIST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78例GIST中,survivn、ki-67以及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8.5%和60.2%.survivin,ki-67蛋白在良性、交界性、恶性GIST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bcl-2在不同性质肿瘤中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GIST肿瘤组织中survivin与ki-67表达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S'=0.83);survivin与bcl-2阳性表达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 S'=0.57);ki-67表达强度与核分裂记数呈明显的正相关(rS'=0.91).结论 survivin、ki-67、bcl-2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sur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率的高低对判断GIST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但bcl-2尚不能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