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得到认可,它不仅仅是针对精神病性症状,对难治性抑郁也有增效作用。为比较舍曲林联合奥氮平与单用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我们对本院接诊的抑郁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躁狂发作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34例和对照组(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34例,分别进行6周的治疗和观察,并于入组时和治疗第2、第4、第6周末应用躁狂量表(BRMS)评分,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与氯氮平组疗效相当,奥氮平组副反应显著低于氯氮平组。结论奥氮平对躁狂症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型情况。方法对3 864例住院2次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亚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两次住院分型符合率:第2次住院患者分型与第1次符合率为76.4%,第3次符合率为64.5%,第4次符合率57.4%,第5次符合率50.0%。偏执型和未定型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率最高,而青春型、紧张性和单纯性所占比率较少,并且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偏执型和未定型有增加趋势。结论多次住院分裂症患者分型存在变化,分裂症临床亚型构成近年来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展神经颅内段的分段毗邻与转角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颅底显微外科提供展神经的解剖学资料,同时探讨其脆弱性的解剖基础。方法: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展神经的位置、行径及毗邻,并对其分段测量。结果:①展神经颅内段可分为5段:脑池段(15.01±2.56)mm,岩斜段(6.38±1.78)mm,动脉后段(2.81±1.32)mm,跨动脉段(5.76±0.84)mm,动脉前下段(15.63±2.03)mm;②展神经颅内段在行程中形成3个转角,分别位于脑膜入口处、岩尖及颈内动脉(ICA)的外侧面;③斜坡内动脉、斜坡外动脉、小脑幕动脉、垂体下动脉及下干的前外侧支与展神经关系密切;④展神经三角:由岩蝶韧带、三叉神经囊内侧面及ICA后外侧面围成,展神经动脉后段经过此三角;⑤在ICA外侧面有交感神经以锐角加入展神经。结论:①展神经行程中的3个转角,以及与血管、神经、韧带、骨等复杂的解剖关系,使其脆弱而易于损伤;②在斜坡区、颞骨岩部和海绵窦手术时必须予以识别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显示,25%~30%的急诊患者是由于精神方面的问题而就诊[1];目前精神科领域对急性精神障碍的研究甚少,特别对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研究更少.我们对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神经内科会诊的精神科急性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供手术磨除前床突(ACP)的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ACP的位置及毗邻。结果:①ACP的全长(9.90±1.27)mm;半长(5.29±1.24)mm;基底宽(12.19±3.44)mm;中宽(6.74±1.71)mm;基底厚(5.36±1.27)mm;中厚(4.75±1.07)mm。ACP有4侧气化。②视柱在断面上呈三角形或椭圆形,其长(5.94±1.70)mm;厚(2.29±0.80)mm。③ACP自身骨膜、海绵窦上壁脑膜、前岩床皱襞、床突间韧带、颈动脉床突韧带、镰状韧带在ACP尖处形成复杂的膜复合体。④ACP在内侧隔颈动脉领与颈内动脉床突段相贴,下与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相贴,前内侧有视神经及眼动脉。结论:ACP的毗邻结构重要而复杂,在ACP的磨除时需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植入经颅中窝入路的相关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经颅中窝进行耳蜗植入术提供解剖资料,同时寻找定位植入点的方法。方法:取成人头颅标本15例(30侧),开颅后在颞骨岩部磨出蜗螺旋管底圈鼓阶最高点和相关结构,观测其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①颅中窝入路鼓阶植入点位于岩嵴下方,两者间骨质厚度为(8.58±2.28)mm;在内耳道前方,距内耳道底距离为(1.47±0.30)mm;在岩大神经后方,距其距离为(3.88±0.52)mm;在面神经内侧.距其距离为(2.80±0.26)mm;在前半规管内侧,距其距离为(9.46±1.01)mm;②植入点至蜗窗上缘豹鼓阶长度为(12.03±1.26)mm;③颈内动脉的膝部位于耳蜗的内下方,与蜗螺旋管底圈间骨质厚度为(1.54±0.47)mm;耳蜗最高点与颈内动脉膝部埋藏深度相差(6.67±2.07)mm。结论:①岩大神经是手术时重要的定位标志,面神经是手术中需要保护的重要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8.
海绵窦上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峰  姜苏明  涂良携  汪昌学 《解剖学研究》2006,28(3):203-205,217,F0003
目的为经海绵窦(CS)上壁的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CS上壁的解剖三角、脑膜及相关结构。结果①CS上壁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可分出3个解剖三角:颈动脉三角、动眼神经三角及前内侧三角;②动眼神经门的长径为(5.67±0.87)mm,短径为(1.09±0.35)mm;动眼神经鞘膜袋前深(4.69±1.31)mm,后深(6.50±1.58)mm;③上壁的脑膜结构有镰状韧带、前岩床皱襞、后岩床皱襞、床突间韧带,颈动脉床突韧带、颈动脉穴及颈动脉领、动眼神经鞘膜袋、远环及近环等,膜结构在前床突(ACP)尖形成复杂的膜复合体。结论CS上壁的解剖三角可作为CS的手术入路,其脑膜结构对于手术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听骨链重建术提供听小骨及相关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取成人完整鼓室标本15例(30侧)凿除乳突和外耳道前、后、下壁,保留上壁,在手术放大镜下测量鼓脐在鼓膜上的位置、锤骨柄至镫骨头距离、锤骨柄直径等。结果:①锤-镫距离最短为(2.38±0.19)cm(2.00~2.70 cm),测量点为锤骨柄末端1/3处外缘和镫骨头;②锤骨柄末段1/3横断面形状接近三角形,弯曲处前、后方向直径为(0.79±0.12)mm,内、外方向直径为(0.58±0.10)mm;锤骨柄与颞线的成角为(83.24±8.33)°(66~98°);③赝复物长轴与镫骨垂直方向成角平均为(27.60±1.75)°(24.6~30.2°);④锤-镫距离与鼓室横径、鼓脐在鼓膜上的位置、锤骨柄直径、锤骨柄的方位的可能相关因素之间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锤骨柄与镫骨头之间的最短距离及锤骨柄的直径对赝复物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②赝复物长轴与镫骨垂直方向成角小于30°,作用于底板传至内耳的力约为原来的0.89倍;横向作用于镫骨的力约为原来的0.46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以帕罗西汀合并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第2、4、8周末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临床疗效,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开始两组的HAMD、HAMA总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少(均〈0.01),两组HAMD在治疗2、8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HAMA在2、4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从治疗第4周末起两组CGI-S1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表现较轻,大多出现在治疗早期,经对症治疗逐渐缓解。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躯体化障碍较单用帕罗西汀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