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牙合前牙残根并不多见,且临床中往往作拔除残根后的固定义齿修复处理。作者在近6年中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方法,保存此类残根作桩核冠修复,取得了良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9例患者,9颗反牙合前牙残根,其中上颌中切牙3颗,上颌侧切牙6颗。年龄最小为13岁,最大为25岁。选择标准为  相似文献   
2.
Factorsanalysisonfaultsinhightemperaturecastmetaldentures口腔义齿修复中,铸造是一项技术性强,工艺复杂的制作过程。本文根据作者多年从事高温铸造义齿修复的经验,对铸造件缺陷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回缺陷种类和发生原因铸件中出现气孔、砂孔和编孔等各种孔洞。砂孔为充塞着型砂的孔眼,形状不规则,不光滑,常有砂充塞。气孔为大小不等的光滑扎眼,内壁一般较光滑。气孔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金属成份不纯,包理材料不会要求,含有过多的挥发性气体;铸道设计不合理或系统安置不当;硅酸乙酯水解液存放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3.
4.
局部托牙高合原因的分析Analysisofthefactorscausingsupra-occlusionoflocaldenture汪志德(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口腔科)重庆,630037局部托牙修复中,咬高是常遇到的问题。一般认为,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保留残根,残冠的铸造义齿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乳牙反牙合在临床并不少见,对其施行早期矫治,可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改善面形容貌,并对防止恒牙反牙合有积极作用[1]。作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改良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即在上颌牙合垫矫治器的前牙区增设冠状斜面导板,已矫治乳牙反牙合16例,疗效满意,为临床治疗乳牙反牙合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乳牙反牙合患者1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开始治疗年龄最小为2岁8个月,最大为5岁。选择标准:临床检查乳前牙反牙合,轻度Ⅲ类面型,乳牙列无严重龋病、缺损或松动,年龄为2.5~5岁。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1.…  相似文献   
7.
对磨牙大部缺损修复疗法的报道不多[1,2 ] 。我们用螺纹钉BA桩 冠联合修复后牙残根残冠 51例 53牙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1例中男 32例 ,女 19例 ,年龄 19~ 63岁。前磨牙 16牙 ,磨牙 37牙。 53牙中残根 15牙 ,残冠 38牙 ,全冠 16牙 ,1 2冠 13牙 ,1 3冠 9牙。患牙无松动 ,残根面距龈缘 2mm以上 ,根管充填后 2周 ,无自觉症状。牙片见根周正常 ,无根折。1 .2 材料  牙用螺纹钉 ,不锈钢结扎丝 ,BA树脂。1 .3 方法  固位支架形成 ,在残根残冠断面距牙体边缘 1.5~ 2mm ,沿根管长轴方向用 0 .7~ 0 .8mm车…  相似文献   
8.
对不能做正畸治疗的成人前牙反牙合,可以采用人工断牙再接或桩冠修复治疗[1]。为了增强治疗牙的抗根折强度和全冠的固位,近年来,我们在应用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治疗成人前牙反牙合中,对基牙预备和铸造金属桩核设计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良好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4例病人,23颗上颌前牙,其中中切牙6颗,侧切牙17颗。选择标准:成人前牙反牙合,反覆牙合不超过1/2冠长,反超牙合小,无严重拥挤,治疗牙无明显松动,无明显骨性畸形。  相似文献   
9.
10.
犬颌面部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瑞典创伤模型方法建立动物模型。用重1.03g,射速800~850m/s和1350~1400m/s的钢珠致伤犬和离体犬头。造成重型颌面伤,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变化,通过致伤射速和致伤点距颅脑的距离与脑内压力变化的关系研究颤面部高速投射伤伴发颅脑损伤的机理。实验结果证实,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瞬时空腔效应、冲击波效应造成的脑内压力变化是伴发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文中还对相关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